在穩定生豬生產和豬肉保供穩價措施下,我國豬肉產量快速增長,消費占比達62.9%,已經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人均豬肉年消費量已經超過40kg,基本告缺豬肉短缺時代,以下是豬肉行業現狀分析。
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約19.0%,豬肉消費量占世界豬肉消費量49.6%,我國生豬養殖量占世界生豬總養殖量56.6%,我國生豬養殖在全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豬肉行業分析指出,豬肉在我國國內肉類產量和消費量占比均超過百分之六十。
2017年,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達39.8千克,較上年增加1.4千克,同比增長3.6%。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保持在37.0千克以上,具有穩定的需求。豬肉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在2014年-2017年,我國豬肉產量持續下降。
進入2018年,我國豬肉價格總體呈現「上半年下跌、下半年季節性回升、非洲豬瘟發生後產銷區有所分化」的特徵。2018年全年,我國活豬均價為13.0元/公斤,同比下降15.4%;而豬肉批發市場為18.4元/公斤,同比下降12.1%。
截止2019年,我國豬肉價格節節攀升,近期又再次刷新了高度。受前段時間質量因素影響,南方生豬存欄大幅下降,北方生豬持續外調,使得豬價快速上漲。其中排骨價格在12月30日達到65.54元/公斤。
生豬存欄量的低迷與豬周期的啟動是促使這一輪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受「賣跌不賣漲」心理的影響,養殖戶壓欄待漲心理較重,進一步加劇了豬源階段性偏緊的局面。據豬肉行業現狀分析介紹,2019年年中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低迷,導致養豬業虧損明顯,養殖戶和散戶養殖均大量退出市場,從而帶來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趨勢性降低,供給端的下行壓力最終傳遞到了價格端。
短期來看,目前我國生豬各主要產區肥豬壓欄情況比較嚴重,尤其產銷區價差倒掛加大,在供應面偏少的大前提下,1-2月豬價繼續上漲的趨勢不變,但是不排除1月產銷區豬價調整的可能,2月或會上漲到全年最高價位。中長期來看,一季度,前期補欄仔豬陸續出欄,再遇春節,肥豬供應增加,豬價可能有下跌風險。2020年春節前後,市場生豬供應可能比較充足,豬價或偏穩調整。
面對國內外經濟和產業的新變化,未來我國豬肉產業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在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緩的同時,會出現需求層次上升、區域布局結構調整、產業組織優化及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等積極因素。未來我國豬肉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我國生豬產業逐步嵌入全球價值鏈的過程中,國際豬肉市場的波動會通過豬肉和飼料原料貿易、市場信息流動等途徑傳導到我國市場,同時,由於2018、2019年豬肉進口大幅度上升,我國生豬市場自身的周期性變化也會對歐美市場產生重要影響。可以預見,未來我國生豬市場與國際市場變動的一致程度將更高。
在消費總量增速放緩的同時,由於居民收入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中高收入群體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需求會出現分層,即更多的居民不再僅僅購買同質的豬肉來滿足動物蛋白和脂肪的基本需求,而是會增大對於高品質豬肉以及各種特色豬肉的需求,以上便是豬肉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