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 內容詳情
紫砂茶具的定義及分類
 紫砂茶具 2014-11-17 16:07:39

  定義

  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成,是一種新質陶器。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流傳至今。北宋梅堯臣的《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中說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說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剛開始興起的情景。至於紫砂茶具由佛教僧人所創,後經北宋書吏吳頣山的書僮供春為記錄的最早創始人推廣人,宋代命名為供春壺後由世人改為紫砂壺。至於茶具由何人所創,已無從考證。但從確切有文字記載而言,紫砂茶具則創造於明代正德年間。

  紫砂茶具的分類

  主要從幾個角度來分辨:1.從用料(泥料)角度分:有紅泥、紫泥、綠泥三類;2.從製作工藝角度:有全手工和半手工從製作流派有:「筋囊」、「花貨」、「光貨」等;3.從器型特徵有:石瓢、石桃、井欄、僧帽、掇球、竹段、茄段、孤菱、梅椿、仿古、貴妃、一粒珠等等。

  紫砂茶具的作用

  紫砂茶具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於泡茶煮茶的。而對於紫砂壺的美譽更有「色香味皆蘊」。科學機構也對砂 壺的「暑月越宿不餿」一事,角砂壺與陶瓷做了詳細測試,的確證實了砂壺較陶瓷優越了許多,這一結論是基於紫砂原料的獨特性。紫砂壺實用性強,乃在於它具有比較高的氣孔率,使其具有透氣性好的優點。據《中國陶都史》第394頁記載:紫砂泥料「其特點是含鐵量比較高…¨,紫砂器的顯微結構中存在大量的團聚狀」,它的氣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團聚內部的氣孔,另一種是包裹在團聚體周圍的氣孔群,且大部份屬於開口型氣孔,紫砂器良好的透氣性,可能與這種特屬的顯微結構有關。據宜興陶瓷公司對各陶土的理化工藝性能測定,發現紫砂泥的氣孔率高達10%以上。因而又說明了透氣性好當然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蘊」和「暑月夜宿不餿」的主要原因了。

  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結合能力好,則是其有利於工藝裝飾的原因。再則紫砂泥的焙燒溫度範圍也寬,為1190℃到1270℃,這是紫砂製品不滲漏,不老化,越使用越顯光潤的又一原因。以上均說明了,這種粉質細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壺」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興特有的寶藏。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紫砂茶具相關研究報告
紫砂茶具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