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網監測數據: 2024年A股已公布年報的968家上市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統計顯示,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為: 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國移動、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交通銀行、郵儲銀行。
排名 | 股票代碼 | 公司名稱 | 時間 |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億元) |
---|---|---|---|---|
1 | 601398 | 工商銀行 | 2024-12-31 | 3642.77 |
2 | 601939 | 建設銀行 | 2024-12-31 | 3353.23 |
3 | 601288 | 農業銀行 | 2024-12-31 | 2815.61 |
4 | 601988 | 中國銀行 | 2024-12-31 | 2367.89 |
5 | 600036 | 招商銀行 | 2024-12-31 | 1480.11 |
6 | 600941 | 中國移動 | 2024-12-31 | 1227.15 |
7 | 601318 | 中國平安 | 2024-12-31 | 1173.92 |
8 | 601628 | 中國人壽 | 2024-12-31 | 1071.22 |
9 | 601328 | 交通銀行 | 2024-12-31 | 927.26 |
10 | 601658 | 郵儲銀行 | 2024-12-31 | 855.76 |
數據來源:宇博資料庫
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通過近年來的改革發展,工商銀行已步入質量效益和規模協調發展的軌道。2005年10月25日,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份公司由財政部、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發起設立。
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1954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正式成立。1996年3月26日,中國人民建設銀行正式更名為中國建設銀行(ChinaConstructionBank,簡稱CCB),並啟用了行徽,以嶄新的形象走上了社會經濟舞台。2004年9月15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和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將由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制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代碼:0939。
中國農業銀行是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之一,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行設在北京。截止2002年末,中國農業銀行擁有一級分行32個,直屬分行5個,總行營業部1個,培訓學院3個。與世界300多家銀行總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並在新加坡、香港設立了分行,在倫敦、東京、紐約等地設立了代表處。經國務院比准,中國農業銀行整體改制為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於2009年1月15日依法成立。
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2月5日。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1979年3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隨後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經中國政府批准,中國銀行整體改建(以下稱"改制")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股份公司"),並於2004年8月26日依法成立。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代表國家持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2006年5月,公司成功發行了29,403,878,000股H股普通股(包括悉數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部分),並於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是經中國人民銀行銀復(1986)175號文、銀復(1987)86號文批准成立的商業銀行,由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於1987年3月31日在深圳招商局蛇口工業區設立的商業銀行。 2002年,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2]33號文批准,公司於3月19日至4月1日期間以每股人民幣7.30元發行人民幣股票普通股(A股)15億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元,扣除上市發行費用及加上籌集資金利息收入後,共募集資金現金淨額人民幣107.69億元。上述股票於2002年4月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原名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公司」,包括子公司合稱為「本集團」)於1997年9月3日在香港成立,並於1997年10月22日和23日分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股票在1998年1月27日成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公司的主要股東是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目前,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是我國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公司」,「集團」)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在各級政府及監管部門、廣大客戶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成長為我國三大綜合金融集團之一,在《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名列第10位,居全球保險集團第一;在美國《財富》世界500強名列第29位,蟬聯中國內地混合所有制企業第一。中國平安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證券交易所兩地上市。截至2017年年底,集團總市值在全球金融集團中排名第6位,全球保險集團市值、品牌第一。 中國平安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堅持「科技引領金融,金融服務生活」的理念,以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為發展模式,聚焦「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並深度應用於「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金融、城市服務」五大生態圈,為客戶創造「專業,讓生活更簡單」的品牌體驗,獲得持續的利潤增長,向股東提供長期穩定的價值回報。 平安集團旗下子公司包括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養老險、平安健康險、平安銀行、平安信託、平安證券、平安基金等,涵蓋金融業各個領域,已發展成為中國少數能為客戶同時提供保險、銀行及投資等全方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金融企業之一。此外,中國平安還積極開拓包括陸金所、平安好醫生、金融壹帳通、平安好房、壹錢包等在內的金融科技業務,並在規模與用戶數方面顯著增長。 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近1萬億,淨利潤近1千億,納稅近1千億,保險、銀行、資產管理等業務板塊的各項指標保持領先市場的健康增長。截至2017年12月31日,集團總資產達6.49萬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為4,734億元,個人金融客戶數達1.66億,網際網路用戶約4.36億,集團員工約180萬人。 近10年來,平安在科技領域的投入已經超過500億元,集團內聚集了超過23000名科技研發人員和500位大數據專家,建立了6大技術研究院,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人臉識別、智能讀片、區塊鏈、智能音樂、智能環保等多項科研成果獲全球大獎。憑藉先進的科技優勢,結合豐富的應用場景,平安陸續孵化出陸金所、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金融壹帳通、智慧城市等多個科技創新平台,向社會輸出科技服務。其中,智慧城市雲平台方案也已在國內數十個城市陸續進行推廣,取得顯著成果。 同時,平安的科技服務已逐步走出中國,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多項全球領先科技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落地,得到國際市場的一致好評,為中國金融科技贏得了良好聲譽。 作為中國金融保險業中第一家引入外資的企業,中國平安擁有完善的治理架構,國際化、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公司一直遵循對股東、客戶、員工、社會和合作夥伴負責的企業使命和治理原則,在一致的戰略、統一的品牌和文化基礎上,確保集團整體朝著共同的目標發展。通過建立完備的職能體系,清晰的發展戰略,領先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對等的信息披露制度,積極、熱情、高效的投資者關係服務理念,為中國平安持續穩定的發展提供保障。 中國平安秉承「專業創造價值」的文化理念,在為股東、員工、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追求與各利益相關方的合作雙贏。2018年是中國平安成立30周年,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關於「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號召,全面啟動總投入100億元的「三村建設工程」,面向「村官、村醫、村教」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三大精準脫貧計劃。中國平安連續十六年獲評「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稱號,連續十年榮獲「最具責任感企業」讚譽。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創立於1949年10月的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分設於1996年2月的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1月成立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2003年6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監會批准,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正式重組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2003年12月17日及18日分別在紐約證交所和香港聯交所上市,並於2007年1月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交通銀行始建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國的發鈔行之一。交通銀行成立後,經辦輪、路、郵、電等交通四政存款,還受政府委託分理國家金庫、辦理國外款項、發行兌換券、經辦國內外匯兌及一般銀行業務。解放前,交通銀行與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並列為中國四大銀行,在近代中國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58年,交通銀行內地業務分別併入當地人民銀行以及在交行基礎上成立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交行香港分行則持續營業。 1986年,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身兼雙重歷史使命,既是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繼承者,又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先行者,實現了六個「第一」:第一家資本來源和產權形式實行股份制;第一家按市場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設置機構;第一家打破金融行業業務範圍壟斷,將競爭機制引入金融領域;第一家引進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並以此規範業務運作,防範經營風險;第一家建立雙向選擇的新型銀企關係;第一家可以從事銀行、保險、證券業務的綜合性商業銀行。 2004年,國務院批准《交通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整體方案》。根據改革方案,交通銀行2004年完成以增資擴股和集中處置不良貸款為核心內容的財務重組,在國有五大銀行中第一家完成財務重組;2004年成功引進滙豐銀行作為境外戰略投資者,在國有五大銀行中第一家成功引進外資;2005年成功發行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境內第一家赴境外發行上市的商業銀行;2007年成功發行A股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交通銀行的發展戰略是: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設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一流公眾持股銀行集團(簡稱「兩化一行」戰略);企業願景是:建設中國最佳財富管理銀行;企業精神是:拼搏進取、責任立業、創新超越;企業使命是:創造共同價值;經營理念是:一個交行、一個客戶;廣告語是:百年交行——您的財富管理銀行。 交通銀行是中國主要金融服務供應商之一,業務範圍涵蓋商業銀行、證券、信託、金融租賃、基金管理、保險、離岸金融服務等。截至2016年末,交通銀行境內分行機構232家,其中省分行30家、直屬分行7家、省轄行195家,在全國236個地級和地級以上城市、167個縣或縣級市共設有3,285個營業網點;旗下全資子公司包括交銀國際、交銀保險和交銀租賃,控股子公司包括交銀基金、交銀國信、交銀人壽及大邑交銀興民村鎮銀行、浙江安吉交銀村鎮銀行、新疆石河子交銀村鎮銀行、青島嶗山交銀村鎮銀行。此外,交行還是江蘇常熟農商行的第一大股東、西藏銀行的並列第一大股東,並戰略入股海南銀行。 目前,交通銀行已在1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0家分(子)行及代表處,分別是香港分行、紐約分行、東京分行、新加坡分行、首爾分行、法蘭克福分行、澳門分行、胡志明市分行、舊金山分行、雪梨分行、台北分行、倫敦分行/英國子行、盧森堡子行/盧森堡分行、布里斯班分行、交銀(盧森堡)巴黎分行、交銀(盧森堡)羅馬分行、巴西BBM銀行(交銀BBM)和多倫多代表處,境外營業網點共65個(不含代表處)。 2015年,國務院批准《交通銀行深化改革方案》。圍繞探索大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實施內部經營機制改革、推進經營模式轉型創新三大重點,交通銀行穩步推動深化改革項目落地實施。一年多來,交行深化改革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改革紅利逐步釋放,轉型動力有效激發,核心發展指標不斷提升。截至2016年末,交通銀行集團資產總額達人民幣84,032億元,全年實現淨利潤人民幣672.10億元。2016年,交通銀行已連續八年躋身《財富》(FORTUNE)世界500強,營業收入排名第153位;位列《銀行家》(The Banker)雜誌全球1000家大銀行一級資本排名第13位,連續三年躋身全球銀行20強。 交通銀行作為一家歷史悠久、戰略清晰、治理規範、經營穩健、服務優質的國有大型銀行集團,將始終緊緊圍繞落實國家戰略和服務實體經濟,不斷推進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從嚴治黨,努力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好服務,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於2007年3月6日正式成立,是在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組建的商業銀行。 郵儲銀行股改於2011年12月31日獲批,2012年1月21日它正式更名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