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行業數據顯示,中國啤酒市場在2024年競爭持續加劇,頭部企業加速整合供應鏈與渠道資源。在此背景下,一場涉及超7億元的關聯方訴訟事件,正成為觀察啤酒行業合作風險的重要樣本。
重慶啤酒與其聯營公司重慶嘉威之間的合同糾紛案歷經多年拉鋸,近期迎來關鍵進展。雙方爭議源於2009年簽訂的《產品包銷框架協議》,該協議要求重慶啤酒包銷重慶嘉威生產的啤酒。此後通過多份補充條款細化利益分配機制,但隨著2021年重慶啤酒完成資產重組(注入嘉士伯中國業務),關聯交易模式發生根本性調整。這一變化直接導致雙方矛盾激化:重慶嘉威指控重慶啤酒通過低價銷售、內部調撥等手段規避包銷義務,並索賠約6.3億元;而重慶啤酒則反訴要求解除部分協議條款,指責對方拒付費用構成違約。
2024年末,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要求重慶啤酒向重慶嘉威支付約3.53億元,並駁回其他訴訟請求及反訴主張。對此,重慶啤酒明確表示將提起上訴,但基於會計謹慎性原則,其控股子公司已擬計提預計負債約2.54億元,預計將減少公司2024年歸母淨利潤約1.3億元。結合此前披露的業績快報(預測全年歸母淨利潤為12.45億元),若判決最終生效,重慶啤酒去年實際利潤可能降至約11.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糾紛並非孤立事件。截至2024年半年報,重慶啤酒及其控股子公司與重慶嘉威及其實控方之間的未決訴訟金額已累計達7.34億元,涉及合同履行、股權爭議等多方面矛盾。
此案凸顯了啤酒行業在供應鏈合作中面臨的法律與商業雙重挑戰。重慶嘉威作為聯營方持股約60%的關聯公司,在業務協同中既享有資源互補優勢,又因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埋下隱患。例如,2019年簽訂的《備忘錄三》雖試圖細化條款,卻未能完全規避後續矛盾。
對重慶啤酒而言,此次訴訟不僅是財務上的壓力測試(計提負債影響近千萬利潤),更是對其重組後管理能力的考驗。在行業競爭加劇、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通過協議修訂或戰略調整重建信任,將成為其2025年布局的關鍵課題。
隨著啤酒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頭部企業正加速通過併購重組優化產能與渠道。然而,重慶啤酒的案例表明,即使在緊密合作框架下,若缺乏動態調整機制和風險預案,仍可能引發連鎖糾紛。
對整個行業而言,此案敲響了警鐘:啤酒企業的戰略布局需同步完善法律合規體系,在協議設計中明確權責邊界,並通過數位化手段強化執行監督。未來,平衡效率與風控的精細化管理能力,或將成為企業在競爭紅海中突圍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總結
從6.3億元的合同糾紛到7.34億元的未決訴訟,重慶啤酒與聯營公司的爭議折射出啤酒行業合作模式中的深層矛盾。這場始於十餘年前的合作裂痕,在資產重組後演變為法律對抗,不僅影響企業短期業績,更警示從業者需在戰略布局中強化風險管控。隨著2025年產業整合進一步深化,如何從「重慶案例」中汲取經驗,將成為全行業的共同課題。
啤酒巨頭摩森康勝公司(TAP)周一宣布,執行長加文·哈特斯利(Gavin Hattersley)在執掌公司六年後,計劃於今年年底退休。該公司將於5月8日公布第一季度財報,目前正啟動繼任者遴選程序,並考慮內部和外部候選人。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