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碳酸鋰期貨價格持續走低,在經歷近一個月的橫盤整理後,3月20日主力合約以73260元/噸報收,創階段新低。伴隨澳洲鋰精礦報價下調至845美元/噸,市場供大於求趨勢進一步強化,行業對中長期價格中樞下移的預期顯著增強。分析人士指出,若產能擴張速度維持當前水平,到2025年全球碳酸鋰供應或超需求三成以上,產業布局將面臨深度調整壓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碳酸鋰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供應端增量成為近期價格下跌的核心驅動力。數據顯示,國內碳酸鋰周度產量已從春節前的1.4萬噸/周升至當前1.85萬噸/周高位。儘管3月20日當周環比微降454噸,但主要源於外購礦石冶煉廠的減產行為。江西地區鋰雲母提鋰產能復產疊加智利進口量激增,進一步加劇市場供應壓力。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碳酸鋰加工環節已出現持續性成本倒掛,部分企業通過優化生產工藝維持開工率,反映出行業對價格下行風險的主動應對。
截至3月20日,社會庫存已達12.6萬噸,較年初累庫1.9萬噸。儘管處於傳統「金三銀四」需求旺季,但下游採購力度未達預期,電池廠商普遍採取按需補庫策略。行業數據顯示,2月動力電池產量環比下降約15%,疊加正極材料企業開工率維持中性水平,終端需求增速難以消化當前供應增量。這種供需錯配導致期貨價格在7.5萬元/噸上方遭遇持續拋壓,兩次反彈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市場預期2025年前全球碳酸鋰年產能將突破300萬噸,而實際需求可能僅維持在230萬噸左右。在此背景下,價格下跌引發的減產效應將成為平衡市場的關鍵變量。當前自有礦源企業憑藉成本優勢維持高負荷生產,但外購原料廠商已觸及盈虧臨界點,4月可能出現小規模主動減產。分析人士指出,若終端需求未出現超預期增長,供過於求格局將推動價格持續探底至6萬元/噸附近,行業洗牌或加速產能結構優化。
總結:碳酸鋰市場正經歷從「資源驅動」向「成本競爭」的轉型陣痛期。供應端的快速擴張與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形成鮮明對比,價格中樞下移趨勢已不可逆轉。未來23年產業布局調整中,技術升級、產業鏈一體化整合將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路徑,而過剩產能出清速度將直接決定行業復甦拐點的到來時點。
富寶鋰電網發布數據顯示,電碳現貨基差指數為163元/噸(+53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報70600元/噸,(-100元/噸);工業級碳酸鋰(綜合)報69200元/噸,(-50元/噸);電池級碳酸鋰長協均價71600元/噸,(-100元/噸);氫氧化鋰指數報68667元/噸,(持平);鋰輝石(非洲 SC 5%)報565美元/噸,(持平);鋰輝石(中國 CIF 6%)報814美元/噸,(持平);鋰輝石指數(5%≤ Li2O <6%)報5775元/噸,(持平);鋰雲母指數(2%≤ Li2O <4%)報2238元/噸,(持平);磷鋰鋁石(7%≤ Li2O <8%)報8050元/噸,(持平);富鋰鋁電解質指數報2070元/噸,(持平);富寶滷水(硫酸鋰)折扣係數報72%(持平)。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