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3年4月,國內燒鹼期貨05合約在經歷深度下跌後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儘管上游廠商通過調價策略及交割成本支撐短期價格修復,但宏觀環境惡化疊加產業鏈結構性矛盾仍制約著持續性反彈空間。本文從供需兩端解構當前市場變化,並揭示未來價格走勢的關鍵影響因素。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燒鹼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期全球貿易格局因關稅政策不確定性顯著承壓,燒鹼下游出口導向型產業首當其衝。紡織行業作為燒鹼重要消費領域,4月份粘膠短纖開工率已降至65%低位(圖1),印證了終端訂單萎縮趨勢。歐美市場需求收縮不僅直接衝擊國內化工品外銷渠道,更通過產業鏈傳導效應削弱內需市場信心指數。這種宏觀層面的系統性風險短期內難以逆轉,將持續對燒鹼等基礎工業品價格形成壓制。
當前燒鹼周度產量穩定在80萬噸歷史高位區間,氯鹼企業尚未出現大規模檢修計劃。儘管液氯市場近期出現200元/噸的貼水現象,抬升綜合生產成本約15%,但該邊際改善不足以改變整體供應寬鬆格局。值得注意的是,液氯價格波動通過聯產機制傳導至燒鹼加工環節,形成成本支撐預期,這種聯動效應將成為短期價格博弈的重要變量。
氧化鋁行業作為燒鹼第一大消費領域(占比約45%),正面臨產能過剩與虧損雙重壓力。受電解鋁限產波及,部分氧化鋁廠主動實施超預期檢修,導致行業開工率降至78%,運行產能較年初減少300萬噸(圖2)。與此同時,紡織印染等下游因出口訂單銳減被迫降負生產,進一步削弱燒鹼需求強度。儘管出口窗口階段性打開帶來邊際增量,但海外採購價格已從年內高點回落15%,持續性存疑。
當前產業鏈呈現"上游去庫、中游補貨"的特徵轉換:燒鹼工廠庫存天數由3月初的12天降至8天警戒線,貿易商環節採購積極性回升。這種庫存轉移現象更多反映短期交割需求,而非真實需求改善。隨著05合約進入交割月倒計時,空頭平倉行為確實帶來短期升水機會,但基差修復完成後市場將重新回歸基本面定價邏輯。
總結而言,燒鹼期貨05合約的反彈本質上是庫存周期與資金移倉共同作用的結果,並未改變供需雙弱的基本面格局。展望後市,在宏觀環境未見顯著改善、氧化鋁產能過剩矛盾持續深化背景下,價格中樞下移仍是大機率事件。建議產業客戶關注出口窗口變化及液氯市場波動,期貨投資者可考慮在反彈過程中布局遠月合約的賣出套保機會。需警惕政策面超預期寬鬆或地緣政治引發的階段性擾動風險。
數據說明:文中涉及的具體數值均來自行業監測資料庫,氧化鋁運行產能以2023年3月底為基準計算,粘膠短纖開工率採用當周有效樣本企業加權平均值。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