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深入推進,民營經濟在能源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一系列支持能源領域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旨在通過優化市場環境、提升服務效能、鼓勵科技創新等多方面舉措,推動民營企業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安全保障以及地方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能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政策明確提出,支持民營企業投資能源基礎設施,包括參股核電、水電、油氣儲備設施、油氣管網以及「沙戈荒」大基地等重大項目。以核電領域為例,近年來民營企業參股比例逐步提升。2020年核准的浙江三澳一期工程中,民營企業參股比例為2%,而2024年核准的江蘇徐圩一期工程等五個核電項目中,民營企業參股比例首次提升至10%。這一變化充分體現了國家推動民營企業參與重大能源項目建設的決心。
此外,政策還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投資新型儲能、虛擬電廠、充電基礎設施、智能微電網等創新技術和模式。截至2024年底,在規模以上(運營1萬台以上充電設施)的運營商中,民營企業占比已超過80%,顯示出其在能源新業態中的強勁發展勢頭。
為構建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新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例如,健全市場准入制度,推進油氣管網運銷分離,引導民營企業更便捷地進入油氣市場競爭性環節。同時,優化許可條件,支持民營施工企業積極參與電網建設,並將低壓辦電「零投資」服務對象拓展至160千瓦及以下的民營用電企業。
在融資方面,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符合能源領域民營企業特點的專項信貸產品,支持民營企業通過發行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和債券融資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預計未來五年,新增低壓辦電「零投資」受益主體將超過100萬戶,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的運營成本。
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目前,一大批民營企業已深度參與智能電網、儲能、氫能、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在前四批能源領域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中,民營企業參與的比例約占50%。
新政策明確支持民營企業深度參與能源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加強科研協同攻關和成果共享。同時,鼓勵民營企業加快數位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創新「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積極培育能源設備循環利用的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
為優化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新政策要求提升能源政務服務水平。具體措施包括優化項目審批流程,鼓勵一窗受理和在線並聯審批,對「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項目結合實際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政策還強調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健全能源領域政企溝通協商制度,完善民營企業權益維護機制,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加強能源領域涉企收費監管,幫助企業「走出去」。
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從提升發展動能、推動公平參與市場、鼓勵科技創新、優化政務服務等多方面為能源領域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開闢投資新賽道、釋放科技創新活力、構建發展新環境,民營經濟將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能源安全保障和地方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未來,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實,能源領域民營經濟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國際能源署(IEA)周四報告稱,今年全球石油將出現供過於求局面,每日供應量可能超過需求約60萬桶。石油供應增長將由美國主導,但全球需求目前預計僅增長103萬桶/日,較上月預測下調7萬桶/日。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