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調整與重構的背景下,一家成立不久的動力電池企業正力新能憑藉亮眼表現引發市場關注。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72億元,同比增長71.9%,動力電池業務收入達29.85億元,同比大增81.9%。其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9%躍升至17.9%,淨利潤同步扭虧為盈至2.22億元。當前市值超200億港元,但市場對其高增長潛力尚未充分定價。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正力新能的產能布局策略展現出精準的行業洞察。截至今年二季度,其各產線均處於滿負荷運轉狀態,預計全年出貨量同比增長50%左右。2026年新增的30GWh產能將於四季度投產,並已獲得下遊客戶定點訂單覆蓋,為明年業績增長奠定基礎。通過"訂單驅動產能"模式,公司有效避免了行業普遍存在的產能閒置問題,同時釋放儲能業務產能——預計2027年儲能產品收入占比將顯著提升。這種高效的資產利用方式不僅保障毛利率穩定在17.9%的高位,更支撐其單位資產盈利能力持續優化。
正力新能的客戶結構呈現高"含金量"特徵,覆蓋合資品牌、新勢力車企及國際主機廠。2025年上半年,廣汽豐田、零跑汽車等合作車型的熱銷貢獻了主要收入增量;下半年即將上市的智己LS6、上汽大眾增程SUV等戰略車型將進一步釋放需求潛力。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公司通過技術優勢成為豐田鉑智7、紅旗新能源等頭部車企的核心供應商,在降低單一客戶依賴風險的同時,確保訂單質量與持續性。這種多元化布局既是對沖行業波動的關鍵屏障,也為未來30%以上的年均出貨量增長提供了確定性支撐。
在技術研發端,正力新能展現出差異化競爭優勢:
正力新能的成長性與其估值水平存在顯著錯配:在動力電池行業經歷周期調整的當下,公司以71.9%的營收增速、17.9%的毛利率及ROIC 2.3%(年化4.6%)等核心指標,展現出強於同行的盈利韌性。隨著產能釋放節奏與市場需求精準匹配、儲能業務占比提升以及固態電池技術商業化落地,其收入規模有望在2025-2026年間保持50%以上的複合增長,並實現淨利潤翻倍至約6億元。當前港股通納入帶來的流動性改善,疊加市場對高成長標的的再定價趨勢,正力新能的估值修復空間已然打開。這家兼具技術壁壘、訂單質量與擴張潛力的企業,正在新能源賽道上構建起從突破性技術研發到規模化商業落地的完整價值鏈條,其市值增長動能值得長期關注。
在今日舉辦的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馬小利表示,快充是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避不開的技術路線,但部分快充技術路線全充過程不是穩定加速,而是從充電開始就倍率較高,會加速電線老化,造成安全隱患,嚴重影響整車壽命。馬小利建議相關企業可以先將穩定的3C策略做好,再往超充方向發展。
TrendForce集邦諮詢最新研究顯示,今年一季度動力電池產業鏈經歷產能利用率低谷期後,3月以來市場需求明顯回暖,4月旺季行情需求爆發,帶動鋰電池產業排產回升,動力電池價格略為回升。5月市場延續旺季行情,動力電池需求平穩,連帶使得價格持穩。以整個季度來看,TrendForce集邦諮詢表示,二季度市場需求整體優於預期,動力及儲能電芯價格整體持穩。但需注意的是,在4—5月旺季行情下產業鏈備貨超出終端裝機需求,同時受到電芯廠超產影響,產業進入庫存堆高的階段。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期,6月電池材料採購需求短期內將有所回落,鋰價將承受下跌壓力,動力及儲能電芯材料成本支撐減弱,第二季末電芯價格預估將持平至小幅下跌。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