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心數據】截至2024年3月,廣州市已推出首批1336套配售型保障房房源,青島市累計超1.3萬戶家庭參與申購登記,蘭州市啟動年度申請審核工作。全國多個城市正加速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預計2025年將形成覆蓋更廣的新型住房供應格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住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當前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呈現創新性突破,一線城市率先探索配售型保障房模式引發行業關注。作為首個推出此類政策的一線城市,廣州通過制度設計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複製經驗,同時青島、蘭州等地也展現出強勁推進態勢。這種"政府主導+精準供給"的新型住房供應機制,正逐步構建起多層次住房保障網絡。
廣州市於近期啟動首批配售型保障房申購預登記工作,推出黃埔區蘿崗和苑(15800元/㎡)與白雲區嘉翠苑(17300元/㎡)共計1336套現房。該批房源嚴格遵循"職住平衡"原則布局,單套面積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精準匹配新市民、引進人才等群體的實際居住需求。這種將保障性住房與交通便利區域結合的選址策略,有效解決了傳統保障房項目存在的生活配套不足問題。
政策設計上確立了"封閉管理+動態調節"模式,通過明確申請門檻和退出機制確保資源合理配置。申請人資格認定聚焦住房困難群體,在優先滿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時設置流轉限制條款,防止保障房資源非正常流失。2024年廣州市計劃籌建配售型保障房1萬套,通過"以需定建"原則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形成可持續的住房供給體系。
青島作為重要二線城市,其首批配售型保障房項目引發熱烈反響,輪候登記階段已有超1.3萬戶家庭完成註冊。蘭州市則通過劃撥土地新建和收購存量商品房雙渠道籌集房源,並建立"搖號+輪候"分配機制,規定每個家庭限購一套且放棄申購者需等待一年方可再次申請。這種因地制宜的政策組合拳,標誌著住房保障工作正從單一供給轉向系統化運作。
隨著廣州經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預計2025年將有更多的城市完善配售型保障房制度。通過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精準覆蓋"的新型住房供應模式,可有效緩解新市民安居壓力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未來住房政策將持續強化對剛需群體的支持力度,在保持封閉管理的同時優化退出機制,構建起更公平、可持續的城市居住生態體系。
結語:當前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配售型保障房作為重要創新舉措,正通過精準供給和制度完善重塑城市居住格局。從廣州試點到全國推廣的進程表明,我國住房政策正朝著"保基本、促公平、穩市場"的方向加速演進,為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