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以希音灣區西部產業園為例看35億元投資背後的產業變革
當前全球供應鏈正經歷結構性重塑,據行業預測顯示,到2025年智能倉儲設施需求將增長47%,清潔能源應用率提升至68%。在這一趨勢下,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智慧園區建設正加速落地,其中希音灣區西部智慧產業園項目以其35億元總投資規模和每年1萬噸碳減排目標成為行業標杆案例,折射出供應鏈基建向綠色化、智能化躍遷的核心路徑。
在肇慶大旺片區,總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的智慧產業園集群正加速成型。作為核心項目的西部園區已完成主體建築封頂,進入內牆板安裝與管線鋪設關鍵階段。項目通過全流程環保設計實現多維度突破:屋頂光伏系統規劃24兆瓦裝機容量,搭配新能源充換電設施;施工中採用環保建材並嚴控揚塵污染,預計達產後每年減少碳排放量超1萬噸。這種將供應鏈節點升級為綠色樞紐的模式,正重塑物流倉儲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標準。
希音在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的智慧供應鏈網絡已形成規模效應。肇慶單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出口額四年增長超360%,年均增速近70%,其背後是倉儲物流、智能製造與跨境服務的深度協同。毗鄰產業園的大旺跨境電商國際貨站實現24小時通關,配合即將投入使用的智能分揀中心,將顯著縮短粵港澳大灣區至全球市場的交付周期。這種"園區+口岸"的空間布局,預計帶動超10萬人就業,並為區域外貿貢獻年均35億元的服務貿易出口額。
供應鏈的進化不僅體現在物理設施層面,更通過技術疊代重構生產鏈條。希音聯合高校與材料企業攻關再生滌綸工藝,在保障品質前提下將回收材料應用範圍擴大30%,相關技術將於2024年中旬投入規模化生產。同時其數位化柔性供應鏈系統與綠色化學技術的融合,正在構建"需求研發製造"閉環,這種技術創新模式預計可使訂單響應速度提升40%以上。廣州增城百億級全球交付中心的啟動,則將這些創新成果整合到更龐大的物流網絡中。
結語:智慧供應鏈基建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從肇慶西部產業園到大灣區供應鏈矩陣的建設實踐表明,綠色智能基礎設施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現代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當35億元投資轉化為年減碳萬噸的環境效益、百萬平方米園區承載千億級貿易規模時,這種兼具經濟效益與生態價值的供應鏈升級路徑,不僅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新動能,更預示著未來五年全球供應鏈體系將加速向綠色智能方向演進。隨著2026年項目全面投產,其創造的技術溢出效應和產業協同模式,將持續推動區域經濟在全球化競爭中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