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零售 資訊詳情
亞太發展中經濟體增速承壓 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增長風險
 貿易 2025-04-09 13:04:28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亞洲發展展望最新報告指出,在人工智慧革命與貿易壁壘交織影響下,2025年亞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將面臨4.9%的增長率,較2024年的5.0%出現小幅回落。半導體需求激增帶來的技術紅利與美國關稅政策的持續擾動形成鮮明對比,這一矛盾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變量。

  一、貿易政策波動拖累長期增長前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貿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亞洲開發銀行預測顯示,受美國關稅措施影響,亞太地區2026年增速將進一步降至4.7%。新關稅實施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成本上升,加劇市場碎片化風險。報告特別指出,過去六年多數亞洲經濟體對美出口依賴度加深,其中高技術產品占比顯著提升。若政策轉向引發報復性措施,可能造成企業投資計劃紊亂,進而抑制區域增長動能。

  二、人工智慧革命重塑半導體產業格局

  電子產品出口成為亞太經濟的重要引擎,2024年該領域增速達11.8%,占總出口增量超五成。計算機與半導體晶片需求分別貢獻25.8%和24.7%的增長,主要得益於生成式AI技術的爆發性應用。亞洲掌握全球75%半導體產能,在高端晶片製造領域的優勢尤為突出。預計到2025年,亞太地區半導體銷售額將突破6970億美元,其中邏輯與存儲產品合計超4000億美元,未來十年該領域或維持10%以上增長動能。

  三、貿易壁壘與技術風險雙重製約發展

  儘管AI推動出口向好,但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可能破壞全球供應鏈協同效應。美國加征關稅直接衝擊亞洲半導體出口需求,同時催生晶片自給戰略,削弱區域市場競爭力。報告警示部分研究對AI經濟效應的樂觀預期可能存在偏差:雖然有預測認為AI可在10年內提升全球GDP7%,但實際生產率增幅或僅達年均0.06%。技術擴散需要長期積累,半導體需求在初期激增後可能回歸穩定增長軌道。

  四、主要經濟體增速分化凸顯政策挑戰

  基準情景下,美國2025年增長率預計為2.0%,受外部需求疲軟拖累,日本2026年增速將回落至0.8%。歐元區受益於財政刺激與貨幣政策調整,20252026年增長有望回升至1.2%1.3%區間。這些分化趨勢凸顯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全球增長的深遠影響——當關稅壁壘與技術競爭疊加時,不僅抑制跨境投資流動,更可能推高通脹壓力並延長利率高位運行周期。

  結語:平衡創新與開放的關鍵十年

  在人工智慧重塑產業版圖的同時,亞太經濟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貿易政策考驗。半導體產能優勢與電子產品出口紅利為區域增長注入動能,但地緣政治衝突和技術保護主義可能削弱這些成果的可持續性。維持開放市場環境、深化技術合作網絡成為各國應對不確定性的核心策略。未來十年,如何在技術創新與全球規則重構間取得平衡,將決定亞太地區能否在全球經濟格局中保持韌性與競爭力。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貿易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