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網網訊,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2025年貿易行業的發展備受關注。中國作為全球貿易的重要參與者,出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狀況對貿易行業走向有著關鍵影響。近年來,貿易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產業集聚現象愈發顯著,二者與企業出口生存之間的關係也日益複雜。通過對中國 296 個城市和微觀企業匹配數據的研究發現,貿易開放和產業集聚在企業出口生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深刻影響著 2025 年貿易行業的發展趨勢。
(一)貿易開放促進企業出口生存
《2023-2028年全球與中國貿易市場綜合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貿易開放為企業帶來諸多機遇,在 「貿易自由化」 和 「全球一體化」 的浪潮下,其促進了技術人才和要素資源的跨區域流動。這不僅調節了勞動力間的工資差距,還降低了企業搜尋管理和生產成本,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研發革新。貿易開放通過 「競爭效應」「溢出效應」 和 「引致溢出效應」,促使企業進行技術革新、產業升級,進而提高企業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持續出口時間。例如,貿易開放降低了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限制,國內企業為在競爭中存活並出口,不得不提升自身實力。同時,貿易開放帶來的優惠政策和產業扶持,也刺激企業採用更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生產技術,提高出口生存機率。
(二)產業集聚對企業出口生存的雙重影響
產業集聚對企業出口生存具有重要影響,且呈現出雙重性。一方面,產業集聚有利於出口企業藉助地理優勢加強信息溝通和技術交流,節約技術學習和信息交流成本,共享勞動力實現技術升級和效率提升。通過 「勞動力蓄水池」 效應,產業集聚還能降低企業適配性勞動力搜尋培訓成本和勞動力價格水平,共享生產要素、基礎設施等條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率,保障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生存機率。另一方面,過度的產業集聚也會帶來問題,如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等,這些會增加企業生產成本,惡化企業運營環境,對企業出口生存產生負外部性。研究表明,產業集聚對企業出口的影響呈倒 「U」 型關係,存在 「門檻效應」,適度的產業集聚才能促進企業出口生存。
(三)貿易開放與產業集聚的耦合效應
貿易開放與產業集聚的耦合效應也不容忽視。貿易開放給企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企業在出口產品具備競爭優勢後,可能會減少與產業集聚區內其他企業的交流合作,弱化產業集聚的正向溢出作用。在貿易開放的不同階段,其對產業集聚的影響不同。初期的粗放型貿易開放引進大量低端製造業,降低了我國出口企業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而後期的效益型貿易開放則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激發了產業集聚的正外部性,促進企業科研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提高企業出口生存時間。
(一)計量模型與變量選取
為深入研究貿易開放、產業集聚及其耦合效應對企業出口生存的影響,構建了相應的計量模型。選取貿易依存度衡量貿易開放度,用 EG 指數衡量產業集聚水平,並選取企業規模、企業年齡、負債率、企業國際化程度、城市人力資本水平、城市平均工資、行業規模和行業多樣化等作為控制變量。數據來源於 1999 - 2013 年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中國城市統計年鑑》以及各地級市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經過數據處理,最終獲得 2000 - 2013 年城市 - 企業數據,包括有效企業觀測值 714404 個,企業 175642 家。
(二)回歸結果分析
基準回歸結果顯示,貿易開放度與企業出口生存時間顯著正相關,表明城市開放程度的提高有利於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持續出口;產業集聚程度與企業出口生存時間正相關,但產業集聚平方項係數顯著為負,說明產業集聚在一定門檻值內促進企業出口生存,超過門檻值則產生不利影響;貿易開放與產業集聚的交互項係數顯著為負,體現出二者存在相互制約效應。穩健性檢驗通過更換變量、改變樣本範圍等方式進行,結果表明核心結論可靠。內生性處理選取各地級市到最近港口距離對數的倒數值作為貿易開放度的工具變量,納入產業集聚指標一階滯後項作為集聚的工具變量,回歸結果進一步驗證了研究結論。
(三)異質性分析與機制檢驗
基於地區差異和分所有制的異質性分析發現,貿易開放擠出了產業集聚對企業出口生存的促進作用,在中部地區削弱作用最大,西部次之,東部最小。東部地區產業集聚對貿易開放的擠出效應相對較小,這得益於其較高的城市發展水平、人力資本水平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不同所有制企業中,外資企業從貿易開放與產業集聚的耦合效應中獲益最多,非國有內資企業受到粗放型貿易開放的負面影響較大,國有企業受耦合效應擠出影響不顯著。機制檢驗選取引致溢出效應和研發水平作為中介變量,構建中介效應模型,結果表明引致溢出效應是貿易開放促進企業出口生存的重要作用機制。
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為提升企業出口生存能力,促進貿易行業高質量發展,政府可採取一系列針對性政策。在區域政策方面,應因地制宜,合理調節東部地區產業集聚和城市出口的效應,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加大中西部地區人才引進政策實施力度,提高其人力資本和產業集聚水平。貿易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指出,針對不同所有制企業,政府優惠支持政策應有所差異,鼓勵引進外資的同時,降低對國外技術的依賴,給予非國有內資企業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促進其自主研發創新。此外,政府要引導貿易開放向質量型高端導向轉變,杜絕以環境換貿易增長的現象,推動產業高端、高質量集聚發展;還要促進中西部城市擴大進出口貿易,共建 「一帶一路」 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提升城市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
2025 年貿易行業正處於關鍵發展節點,貿易開放與產業集聚對企業出口生存有著複雜而深刻的影響。貿易開放總體上有助於提高企業出口生存機率,但存在規模門檻和集聚溢出的倒 「U」 型影響;產業集聚在適度範圍內促進企業出口生存,過度集聚則產生負面影響;貿易開放與產業集聚的耦合效應在不同地區和所有制企業中表現各異。通過實證研究明確了這些關係,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未來,貿易行業應充分利用貿易開放和產業集聚的積極作用,合理規避不利影響,推動企業出口生存能力提升,促進貿易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以更好地適應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