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變化的2025年,貿易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數據新鮮出爐,為我們洞察2025年貿易行業趨勢提供了關鍵線索。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增長6.9%;進口4.17萬億元,下降6%。這些數據背後,隱藏著貿易行業的新變化和新趨勢,值得深入探究。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貿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伊始,我國外貿在重重壓力下穩步前行,展現出強大的韌性。一季度進出口規模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並且連續8個季度超過10萬億元,這一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從月度數據來看,增長趨勢愈發明顯,1月份進出口雖有所下降,降幅為2.2%,但到2月份就基本持平,而3月份則迎來增長,增速達到6%。
具體到3月份,出口總值達到2.25萬億元,增長幅度高達13.5%;進口總值1.51萬億元,下降3.5%。3月份出口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多個因素。一方面,上年同期基數相對偏低,為今年的增長提供了一定空間;另一方面,當前國際市場的外需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對我國產品的需求較為穩定;同時,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搶出口」效應也在推動出口增長。
一季度我國貿易格局呈現出積極的優化態勢,民營企業在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也展現出強勁動力。
民營企業的進出口表現十分亮眼。一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5.85萬億元,增長5.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6.8%,較去年同期提升2.4個百分點。這表明民營企業在我國貿易領域的活力不斷增強,正逐漸成為推動貿易增長的主力軍。與之相比,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2.99萬億元,增長0.4%,占進出口總值的29%,民營企業的增長速度和占比提升幅度都遠超外商投資企業。
在對外合作方面,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往來愈發緊密。一季度,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5.26萬億元,增長2.2%,高出整體0.9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51.1%。其中,對東協進出口1.71萬億元,增長7.1%,對中亞五國增長6.9%。「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為我國貿易拓展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強了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與交流。
2025年一季度,我國區域貿易發展呈現出更加協調的態勢,中西部地區的貿易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中西部地區憑藉自身的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以及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在貿易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一季度,中西部地區進出口1.84萬億元,增長8.7%,增速比全國整體增速高7.4個百分點,占全國進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17.9%。這一增長不僅促進了中西部地區自身的經濟發展,也為我國貿易的整體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區域間的協同發展。
2025年我國貿易在規模增長的同時,質量也在穩步提升,外貿的「含新量」進一步增加。
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為貿易注入了新動力。貿易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在裝備製造業領域,一季度產品進出口增長7.6%,占據外貿進出口的「半壁江山」。這得益於我國培育了一批配套能力強、產品性能優的裝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了裝備製造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消費市場,國潮新品不斷湧現,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規模逐年增長、占比持續走高。一季度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繼續增長10.2%,占出口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22.8%。這些自主品牌憑藉獨特的設計、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受到國際消費者的青睞,也提升了我國貿易產品的附加值。
2025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數據呈現出多方面的積極趨勢,為全年貿易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貿易規模持續增長,連續8個季度超10萬億元,顯示出我國貿易的強大韌性。貿易格局不斷優化,民營企業和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成為增長亮點。區域貿易協同發展,中西部地區貿易潛力加速釋放。貿易質量顯著提升,「含新量」持續增加。然而,全球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多變,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等因素仍可能對我國貿易產生影響。未來,我國貿易行業需繼續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創新貿易模式,深化與各國的合作,進一步挖掘中西部地區的貿易潛力,提升貿易的「含新量」,以應對各種挑戰,實現貿易行業的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