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註:此處為總標題,隱含數據背景及核心議題)
在當前全球貿易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主要經濟體間的關稅摩擦持續升溫。據最新數據顯示,韓國政府於4月18日通過額外預算法案,宣布將投入25萬億韓元(約合1282.5億人民幣)支持出口企業應對貿易風險,並同步推進人工智慧、關鍵礦產等戰略領域的競爭力提升計劃。這一舉措被視為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劇的直接回應,同時也折射出新興技術與資源供應鏈重塑在國際貿易中的戰略地位。
韓國財政部公布的額外預算法案顯示,政府將特別政策基金規模擴大至25萬億韓元,重點針對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的出口企業。其中15萬億韓元用於向受影響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剩餘10.2萬億韓元則通過擔保保險形式支持造船、半導體等核心出口行業。該措施旨在緩解企業因貿易壁壘陡增導致的資金流動性危機,確保供應鏈穩定。
在總額12.2萬億韓元的補充預算中,4.4萬億韓元被定向用於降低貿易風險及扶持先進產業發展。具體措施包括:
人工智慧技術突破:投入1.8萬億韓元採購高端GPU、開發大型語言模型,並計劃每年培養3300名相關領域高階人才;
戰略產業護航:預留5000億韓元專項基金強化半導體等關鍵行業的全球競爭力;
資源安全布局:將關鍵礦產年度支出翻倍至4000億韓元,重點保障鋰、鉬等六種礦物供應鏈穩定。
為應對匯率波動加劇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韓國政府決定將外匯穩定債券發行上限從12億美元提升至35億美元。此舉表明其正通過增強外匯儲備靈活性來緩衝國際貿易政策變動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同時也反映出對全球貿易摩擦外溢效應的高度警惕。
當前韓國政府的財政布局清晰體現了兩方面戰略考量:一方面通過短期流動性支持緩解企業因關稅壁壘導致的現金流壓力;另一方面以長期技術投資構建抵禦未來貿易風險的核心能力。這種"防禦+進攻"策略既是對當下貿易摩擦的應急反應,也是為2025年全球貿易市場格局變化所做的前瞻性布局。
總結
韓國此次總額逾37萬億韓元(含額外預算與補充預算)的政策組合,系統性地回應了國際貿易環境的複雜挑戰。通過強化出口企業抗風險能力、加速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領域突破、鞏固關鍵資源供應鏈,韓國在維持貿易競爭力的同時,正推動經濟結構向更高附加值方向轉型。這一系列舉措不僅關乎短期貿易摩擦應對,更預示著未來三年全球貿易規則重構背景下,主要經濟體將更加注重通過產業政策與金融工具的協同來塑造自身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