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零售 資訊詳情
中美貿易關係:互利共贏與挑戰並存
 貿易 2025-04-10 06:30:03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自1979年建交以來,中美兩國經貿合作規模持續擴大,在貨物、服務貿易和雙向投資領域形成深度交融。然而近年來,美國頻繁採取單邊關稅限制措施,嚴重干擾了全球供應鏈穩定和雙邊經濟互信。本文系統梳理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現狀及核心矛盾,並闡明中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立場。

  一、互利共贏是中美經貿合作的核心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貿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中美兩國在發展階段與資源稟賦上具有顯著互補性,46年間雙邊貿易額從不足25億美元激增至2024年的近6883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600億美元。中國始終秉持開放態度推動市場准入,在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為美國企業創造廣闊空間。例如,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累計吸引全球參展商超百萬家,意向成交金額突破5000億美元,充分展現中國市場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

  二、單邊關稅措施加劇貿易摩擦升級

  美國自2018年以來先後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多輪高額關稅,近期更將稅率提升至34%和50%,並威脅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這些違背世貿組織規則的保護主義行為,不僅未能解決美方經濟結構性矛盾,反而導致其通脹壓力攀升、製造業成本激增。數據顯示,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後,本國進口成本平均增加2.6個百分點,2023年服務貿易逆差擴大至265.7億美元。

  三、貨物貿易順差源於國際分工客觀規律

  中美貨物貿易差額本質上是兩國比較優勢和全球產業鏈布局的結果。中國持續通過降低關稅壁壘主動擴大進口,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已將平均關稅從15.3%降至9.8%,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綜合考慮服務貿易、跨國公司本地銷售額等因素,雙方經貿利益基本平衡。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華逆差在其總體貿易逆差中的占比已由2017年的46%下降至當前的32%,反映出其全球供應鏈調整趨勢。

  四、多邊規則框架下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始終恪守世貿組織成員國義務。截至2024年,已完成全部加入承諾關稅削減任務,並連續多年超額提交補貼政策通報。例如2023年向世貿組織報告中央及地方共454項補貼政策,實現省級全覆蓋。通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清理妨礙公平競爭的制度壁壘,中國正為全球投資者營造更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五、對話合作是破解僵局的根本路徑

  面對當前挑戰,中方主張回歸平等協商軌道:一方面敦促美方立即終止極限施壓手段,恢復關稅減免;另一方面建議構建常態化溝通機制,在農業、能源等雙方關切領域探索增量合作空間。歷史經驗表明,當兩國秉持相互尊重原則處理分歧時(如2020年第一階段協議執行期間),雙邊經貿關係可實現良性循環。

  總結

  中美經貿關係既關乎兩國繁榮,也牽動全球經濟穩定。中國堅持用發展眼光看待合作機遇,在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和發展權益的同時,始終以建設性姿態推動構建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唯有雙方摒棄零和博弈思維、恪守國際通行準則,才能真正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目標。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貿易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