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農業產業格局中,黑木耳行業憑藉其獨特的市場魅力與發展潛力,日益受到廣泛關注。2025年,黑木耳行業展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據相關數據顯示,全國黑木耳產量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在農產品市場中占據著愈發重要的地位。
中國作為黑木耳的發源地,擁有源遠流長的黑木耳栽培歷史。《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黑木耳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早在4000多年前,神農氏時期便已開啟了黑木耳的栽培食用篇章。發展至今,黑木耳在我國的種植地域極為廣泛,黑龍江、吉林、福建、浙江、陝西等地都是重要的產區。2022年,吉林省在黑木耳栽培領域成績斐然,全年栽培黑木耳達26.3億袋,產量高達117萬t,位居全國第二,黑木耳全產業鏈創造了215億元的產值,國家級長白山黑木耳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也成功創建。「小木耳」 已然成長為推動農民持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省建設的 「大產業」。
吉林省自2005年開始規劃建設食用菌產業帶,其主要產區集中於長白山北坡的延邊州和吉林市。據吉林食藥用菌協會統計,2021年,吉林省黑木耳產量達 110萬t,其中延邊州鮮木耳產量為 67.2 萬 t,占總產量的 61.1%;吉林市產量為 37.8 萬噸,占比 34.4%;通化、白山地區產量為 5 萬 t,占總量的 4.5%。延邊州地域廣闊,涵蓋汪清、敦化、安圖、琿春等主要木耳產區市縣。到 2022年,延邊州黑木耳生產規模達 500 萬袋以上的鄉鎮有 26 個,1000 萬袋以上的鄉鎮 15 個,5000 萬袋以上的鄉鎮 4 個,雖然數量有限,但生產規模頗為可觀。吉林市的主產區為蛟河市,地域相對集中,呈現出 「小而多」 的特徵。黃松甸鎮整合優勢資源,打造了食用菌產業聚集區,先後建成 2 個示範園區和 29 個規模園區,偉光村黑木耳產業園區占地面積達 4500 畝,現已成為 「國家級黑木耳標準化種植示範區」。
在銷售模式方面,吉林黑木耳主要依靠中間商收購,部分企業及農戶則採用中間商收購與自行銷售相結合的方式。干品黑木耳因保質期長、質量輕,十分適合線上銷售,近年來線上銷售成為木耳銷售的重要途徑。不過,線下銷售依然占據主導地位,蛟河市黃松甸食用菌市場和汪清縣天橋嶺食用菌市場是吉林省重要的木耳交易批發市場,吉林黑木耳由此銷往全國各地。
經過特異性篩選的黑木耳菌種,使得目前市場上的黑木耳大致分為三類:大筋菜、半筋菜、無筋菜。大筋菜的木耳背面褶皺多、筋脈多,口感柔軟滑溜,乾濕比在 1∶13 至 1∶18 之間。半筋菜的木耳背面褶皺紋少、筋脈少,口感脆微,乾濕比≥1:13,因其抗菌性好、形狀美觀,在省內市場占有率較高。無筋菜的木耳背面無褶皺紋,口感脆、硬,有嚼頭,乾濕比≥1:11。乾濕比是衡量黑木耳干製品與浸泡吸水並甩去余水後的泡發黑木耳質量之比,即在相同質量的前提下,能泡出更多質量木耳的衡量指標。
不同的培養養料對栽培出的黑木耳子實體的營養成分含量有一定影響。當豆秸、玉米芯替代量為 60% 時,黑木耳子實體的性狀及產量差異並不顯著。其中,玉米芯基質栽培的黑木耳總糖含量最高,粗纖維、胺基酸總量最低;豆秸基質栽培的黑木耳粗蛋白、粗纖維、鉀、胺基酸總量最高;木屑基質栽培的黑木耳灰分、粗脂肪、鈣、鐵、硒含量高。有研究表明,適當減少木屑使用,用稻糠代替部分麥麩,既能提升黑木耳的品質,又能降低成本。吉林省栽培黑木耳的原材料主要以柞木等硬雜木木屑為主,麥麩為輔,並配合少量稻糠和玉米面代替麥麩。
當前常見的黑木耳栽培方式有吊袋栽培、地栽培、林下栽培和段木栽培四種。吊袋栽培因實現智能化生產,能嚴格控制溫濕度,且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深受種植戶歡迎。地栽木耳即在田間大地進行栽培,但其產量可能較低,且容易遭受蟲害和染菌。林下栽培的木耳更接近野生狀態,同時還能降低栽培成本。段木栽培操作簡單,栽培成功率高,產出的木耳質量好,但產量較低,並且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目前,吉林省以地栽木耳為主,同時逐步推進吊袋栽培,各地形成了吊袋與地栽綜合栽培的發展模式。由於延邊州等東部山區存在早春冷量氣候或倒春寒現象,個別地區開始探索地棚栽培的新模式。
吉林黑木耳的主要種植區域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晝夜溫差超過 13℃,這種氣候條件極為有利於木耳的生長和養分積累。吉林黑木耳依託長白山,擁有豐富的木材資源,為林下栽培和段木栽培提供了充足的 「培育載體」。在當前大規模人工培育的形勢下,林木資源為木耳栽培提供了原材料。長白山區域水系發達,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大水系的發源地,木耳栽培區使用的山泉水、地下水儲量豐富且水質純淨,具有礦泉特性,賦予了木耳獨特的品質。長白山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的獨特優勢,造就了獨具特色的 「吉林長白山黑木耳」。
吉林省一直以來都是野生黑木耳品質上乘的產區。近年來,隨著培育技術的不斷成熟和菌種的持續改良,黑木耳的質量更是顯著高於其他產區。吉林長白山黑木耳干品具有 「小、厚、黑、硬、脆、純」 的特點,泡發後葉片厚、富有彈性、顏色黑,口感順滑、脆爽。其各項理化指標,如蛋白質、多糖含量等,均高於其他產區,深受消費者喜愛。
吉林長白山黑木耳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早在 70 年前,這裡就開始了人工大規模種植黑木耳,經過多年發展,區域內形成了多個黑木耳種植產業集群,同時也逐漸構建起集菌種研發、菌種銷售、菌棒加工、干品銷售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黑木耳縱向產業集群。蛟河市黃松甸食用菌市場和汪清縣天橋嶺食用菌市場是吉林省最大的木耳交易批發市場,尤其是蛟河市黃松甸食用菌大市場,更是全國知名的黑木耳集散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
吉林省擁有強大的食用菌科研團隊,眾多科研院校致力於技術攻關,為黑木耳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大力推廣食用菌菌種繁育生產綠色種植模式。隨著木耳產業的不斷壯大,其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貢獻突出,目前吉林省的菌業扶貧經驗已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應用。
木耳作為初級農產品,「小而散」 的種植方式仍較為普遍。由於缺乏先進經驗和科學管理,種植出的木耳在形態和品質上存在差異。近年來,黑木耳市場競爭激烈,出現了以增重為目的的 「增重木耳」,原本 500g 的木耳,增重後可達 800g 甚至 1000g,此類木耳以低價吸引消費者,不僅損害了吉林長白山木耳的品牌形象,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還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針對這一問題,吉林當地政府應號召百姓提高警惕,積極舉報摻假木耳線索,讓不法分子無處可藏,從源頭上杜絕摻假木耳。市場監管部門需增加木耳流通領域的監管頻次,針對摻假木耳設定專門的檢測項目,保障消費者的餐桌安全。此外,建議吉林木耳實施強制張貼標籤制度,並採用溯源管理措施。2017 年吉林省出台的地方標準規定了黑木耳質量的可追溯技術和管理,利用追溯碼可查看產品的全過程信息;2018 年出台的標準規定了預包裝黑木耳的產品標籤需如實標明產地、栽培基質、採收季節、產品等級等信息。若這兩項地方標準能夠有效落實,使木耳信息透明化,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以次充好的市場亂象,方便消費者選購,同時助力吉林省的木耳品牌建設。
延邊州的木耳菌種產業已具一定規模,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木耳的品質,也推動了地方產業發展。然而,受東北季節性氣候等自然條件限制,吉林木耳培植時期較短,菌種選育受到制約。且由於菌種生產過程標準化程度低,導致菌種類型繁雜、質量參差不齊,目前大多數農戶只能選擇購買菌種。因此,整頓規範菌種市場迫在眉睫。當地政府應加快實施菌種優化工程,加強對菌種質量的監管,建立木耳市場准入制度,同時制定相關政策統一菌種名稱的命名,避免同名異種和同種異名現象的出現。
吉林木耳目前面臨著 「一流的品質,二流的包裝,三等的價格,缺位的服務」 的困境,市場競爭力較弱,企業經營效益不佳,產業發展受限。2018年9月5日,「吉林長白山黑木耳」 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汪清黑木耳」 和 「黃松甸黑木耳」 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還擁有 「延邊黑木耳」「汪清黑木耳」「安圖黑木耳」「黃松甸黑木耳」 四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吉林政府應充分利用這些品牌優勢,大力宣傳吉林長白山木耳,使其成為消費者心中的首選品牌。
綜上所述,2025年吉林長白山黑木耳產業在規模、品質和市場影響力等方面既有顯著成就,也面臨不少挑戰。只有通過強化監管、提升菌種質量和加大品牌宣傳,才能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