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全球半導體行業在技術革新與地緣政治博弈的雙重驅動下,呈現出複雜多變的格局。2024年,半導體產業鏈在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等趨勢下,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與此同時,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也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分析最新數據與市場動態,探討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方向與投資機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在自主可控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通知,集成電路原產地認定規則進一步明確,流片地被認定為原產地。這一政策落地後,半導體板塊在資本市場表現亮眼。數據顯示,2024年4月14日,A股半導體板塊共有81隻個股股價上漲,其中盈方微漲停,思瑞浦、富滿微、上海貝嶺、瑞芯微、芯原股份等漲幅超過5%。港股市場同樣表現強勁,13隻半導體概念股上漲,元續科技漲幅超過8%,貝克微漲幅超過6%,華虹半導體漲幅超過4%。
從企業業績來看,多家半導體產業鏈企業實現了高增長。中芯國際2024年營收為577.96億元,同比增長27.7%;海光信息營收為91.62億元,同比增長52.4%;寒武紀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實現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的雙盈利。這些數據表明,半導體自主可控邏輯正在增強,國產替代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2024年,半導體行業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頭部企業表現亮眼,而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經營壓力。中芯國際、海光信息等龍頭企業通過規模效應和技術突破,實現了毛利率的提升。例如,中芯國際2024年晶圓代工業務收入為532.46億元,同比增長30.3%;海光信息高端處理器毛利率為63.70%,同比增長4.03個百分點。
然而,中小半導體企業的經營壓力不容忽視。金海通2024年歸母淨利潤下滑2.49%,毛利率下降1.75個百分點;翱捷科技2024年歸母淨利潤為負6.93億元,連續三年虧損;納芯微2024年淨利虧損擴大至4.03億元,毛利率下降6.17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半導體行業的分化態勢正在加劇,頭部企業憑藉技術優勢和規模效應占據主導地位。
2024年,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邏輯正在從全面擴張轉向精準突破。天德鈺的業績表現是一個典型案例,其2024年營收達到21.02億元,同比增長73.88%;歸母淨利潤為2.75億元,同比上升143.61%。其中,移動智能終端顯示驅動晶片業務貢獻收入16.14億元,電子價簽晶片業務貢獻收入4.84億元。這表明,技術門檻與市場需求的匹配度,以及更多場景的落地,正成為半導體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展望2025年,半導體行業將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一方面,全球貿易摩擦可能加劇,我國本土晶片企業在設計、製造、封裝等環節的成本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有望重塑部分細分領域的貿易格局。另一方面,行業分化態勢可能持續,頭部企業將繼續占據主導地位,而中小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和場景落地尋找突破口。
總結來看,2025年半導體行業將在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場景落地等多重趨勢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投資者需關注行業分化態勢,聚焦頭部企業和技術創新領域,以把握半導體行業的長期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