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養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當下,藥膳產業作為融合傳統中醫藥文化與現代飲食需求的特色產業,正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潛力。2025 年,藥膳產業在市場規模、消費群體以及營銷模式等方面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發展態勢。據統計,中國藥膳行業市場規模約為 1699 億元,同比增長 10.97% ,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藥膳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在 「網際網路 +」 背景下,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創新營銷模式,成為推動藥膳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藥膳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藥膳以傳統中藥與食物為原料,依據中醫 「醫食同源」「藥食同用」 理論精心調配而成。其不僅能滿足人們的飽腹之需,更能發揮藥物功效,起到增進健康、調節臟腑功能、預防疾病的作用。常見的藥膳種類繁多,像老火湯、甜品、涼茶、藥酒等。從細分領域來看,養生保健類有補益氣血的十全大補湯、調補陰陽的冬蟲夏草鴨;治療疾病類有祛痰止咳的川貝蒸白梨;抗老益壽類有延年益壽的清宮壽桃丸;美容美髮類有增白祛斑的白芷茯苓粥等。這些豐富多樣的藥膳產品,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健康需求。
近年來,藥膳行業增長態勢良好,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增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能力。據不完全統計,2018 年涉及藥膳的企業約有 7.86 萬家,廣泛分布於藥膳餐飲、涼茶、藥酒、固體藥膏、中藥沖劑、中成藥保健品等多個行業。當下,藥膳已然成為健康飲食領域以及未來健康行業市場的熱門選擇,深受消費者青睞。
營銷理念滯後:目前,很多人對藥膳的認知僅停留在表面,由於部分商家的片面宣傳,致使人們將藥膳視為昂貴的奢侈品,其市場定位也偏向高端消費群體,從而忽略了更為龐大的普通消費群體。這種滯後的營銷理念,限制了藥膳市場的進一步拓展。
傳統營銷性價比低:商家採用人工發傳單、做廣告等傳統營銷方式,不僅要支付材料費,還需承擔大量人工成本。這常常導致廣告效果不佳,成本卻超支的情況,無法真正實現營銷目標,使得營銷資源浪費嚴重。
營銷手段單一:當前,藥膳的營銷手段較為簡單且單一,商家往往長期依賴一種營銷手段,缺乏靈活性,未能根據市場變化及時進行升級和轉變,難以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
在藥膳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影響其良性發展的問題。一方面,藥膳中食物和藥物的調配劑量缺乏明確標準,有效性難以保證,甚至可能產生副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商家受市場利益驅使,自身專業性不足,便盲目推廣未經認證的 「殘次品」。這不僅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還嚴重損害了藥膳行業的信譽和口碑。例如,一些商家盲目推薦土方藥膳,像苦齋菜煲湯雖有清熱祛濕功效,但體寒者食用可能引發腸胃痙攣,而商家卻未考慮消費者個體體質差異,一概而論地進行銷售。
地域優勢顯著:我國南方地區水土肥沃,降水量充沛,具備土地和技術優勢來種植中藥,為藥膳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以廣東為例,其擁有數十家中藥材種植產業園,肇慶市、清遠市和茂名市的種植面積較大。廣東境內地方特色中草藥品種繁多,藥用植物達 4000 多種,占全國藥用植物資源的 30% 以上,且道地藥材種類豐富。肇慶市、高要區、德慶縣分別享有佛手之鄉、中國名特優經濟林肉桂之鄉和首烏之鄉的美譽。
飲食習慣助力:研究表明,氣候和土壤因素會影響當地居民的飲食習慣。廣東地區天氣多變,夏季悶熱潮濕,「濕熱」 之氣容易侵入人體,且每年清明節前後的 「回南天」 使濕氣更重。因此,當地居民常將中藥融入日常飲食以 「祛濕」,逐漸形成了具有廣東特色的藥膳文化。這種獨特的飲食習慣,為藥膳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經濟條件支撐: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飲食質量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生,將目光投向藥膳市場。良好的經濟條件為藥膳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撐,推動了藥膳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
缺乏專業化指導:如今流行的藥膳食譜,大多來源於網絡或口口相傳,缺乏專業認證。這些食譜的劑量、效果、副作用和禁忌等信息不明確,消費者使用後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影響身體健康。
民眾認知參差不齊:受文化水平和所處環境等因素影響,不同受眾對藥膳的認識存在差異,其中老年人表現尤為明顯。部分老年人僅憑自己的理解來選擇藥膳,缺乏科學依據,容易導致選擇不當,無法充分發揮藥膳的功效。
監督體系不完善:長期以來,人們潛意識裡認為 「中藥沒有副作用」,忽視了藥膳搭配中的潛在風險。目前,我國缺乏權威的監管平台對藥膳行業進行有效監督,也沒有科學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完善的法律規定來規範藥膳行業的發展,這對藥膳行業的長遠發展構成潛在威脅。
政策支持有力: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 (2019 - 2030 年)》高度重視人們的健康,多次強調飲食健康的重要性,這無疑為藥膳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有助於推動藥膳產業的規範化、規模化發展。
社會觀念轉變: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各年齡段的消費者在步入小康生活後,更加注重飲食營養與健康,希望通過飲食調節來緩解工作壓力。這種社會觀念的轉變,為藥膳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促使更多消費者關注和選擇藥膳產品。
人口老齡化帶來機遇: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根據相關規劃,十三五時期,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穩增長,2021 - 2030 年增長速度將明顯加快,到 2030 年占比將達到 25% 左右,其中 80 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口總量不斷增加。未來,老年人群體的健康需求市場潛力巨大,為藥膳產業針對這一群體開展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網際網路適老化行動推進:國家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改造專項行動,幫助老年人跨越 「數字鴻溝」,樂享數位化生活。這一舉措為藥膳行業依託網際網路進行營銷宣傳奠定了基礎,使得更多老年人能夠接觸和了解藥膳產品,為藥膳產業開拓老年消費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
當前,藥膳產品市場主體行為存在不規範現象。假冒偽劣藥膳保健產品充斥市場,民眾容易將藥膳產品與保健食品混淆,且對保健食品存在信任危機,這也間接影響了藥膳行業的發展,成為藥膳行業難以迅速興起的社會因素之一。
通過對廣東藥膳市場的 SWOT 分析可知,在廣東地區發展藥膳產品具有地域、飲食習慣和經濟條件等多方面的優勢。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和養生觀念的增強,尤其是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增長,廣東藥膳市場前景廣闊。同時,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老年人網上購物習慣的形成,也為藥膳產品的宣傳營銷提供了有利條件。然而,藥膳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劣勢和威脅,需要通過不斷創新和完善來加以應對。
許多藥膳企業雖然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發展,開展了網際網路營銷,但部分公司僅將網絡營銷應用於網絡廣告和公司宣傳,並未開設獨立網店。他們只是簡單地將營銷手段搬到網際網路上,缺乏對網絡營銷的深度應用,如網絡服務、網絡產品等方面的拓展不足,無法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營銷的優勢。
傳統營銷模式下,消費者能夠直觀地查看實物產品,而網絡營銷主要通過圖片和文字進行產品介紹。一般來說,消費者更傾向於有形的產品。在網絡購物時,消費者往往會參考商品評價,並在多個商家之間進行對比,因為他們擔心購買的商品不符合自身需求。這種對網絡營銷的不信任感,制約了藥膳產品的網絡銷售。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眾多物流企業成為商家和消費者的選擇。然而,部分小物流企業物流能力有限,效率較低,無法及時接收和完成訂單,物流配送速度緩慢,導致消費者不能在預期時間內收到商品。物流運作的不便,極大地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對藥膳產品的銷售產生了不利影響。
開展養生藥膳社群電商營銷,通過豐富藥膳健康內容,讓藥膳信息融入民眾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民眾的消費觀念。例如,不定時舉辦抽獎活動,贈送藥膳產品,同時分享藥膳產品知識,以此維護社群運營,提高藥膳產品的知名度。以錢大媽為例,其在小區周邊開設線下門店,維護好周邊小區客戶群體,利用社群接龍採購、優惠券、二次折扣等多種營銷手段,吸引老年人消費群體。這種一體化模式為社區業態發展提供了方向。通過打造優質社群,以點帶面,拓展藥膳相關服務產品,實現藥膳產品的創新發展。
針對目標群體,在社區開展線下店面體驗活動和優惠促銷活動,樹立良好的口碑。同時,搭建線上平台,如淘寶、抖音等電商平台,宣傳藥膳產品的健康養生知識。將線上流量引導至線下門店,讓社區消費者在體驗後帶動新的消費者進行傳播。根據活動調整價格,開展促銷活動,實時掌握商品庫存,靈活調整銷售策略。通過後台數據分析消費者對產品的喜好,有針對性地調整藥膳產品,補充熱門藥膳產品的貨量。
利用微課等平台,設計製作藥膳產品教學視頻。以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和輕鬆愉悅的氛圍傳遞藥膳食療知識,使老年人能夠在課餘時間通過網際網路學習,充實自己。在視頻中附帶購物連結,實現課程與產品的融合。這樣,視頻產品能夠通過網絡傳播到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中,擴大藥膳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知識網紅是專業人士與網紅經濟相結合的產物,抖音短視頻、小紅書、微博等自媒體平台深受大眾喜愛。知識網紅以獨特的方式,將原本枯燥的藥膳知識以新穎的見解呈現出來,使藥膳知識更接地氣、通俗易懂,從而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通過網際網路、自媒體發表專業意見、解答消費者問題,積累粉絲。經過一定的包裝和運營,將專業人士打造成網紅,開展知識付費產品或為藥膳產品引流。通過在平台上積累流量和公信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使消費者對藥膳產品產生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