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水電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25年水利工程投資趨勢與安徽跨區域調水實踐
 水利工程 2025-05-16 01:00:32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基於11.64億立方米調水量的區域供水保障分析

  氣候變化背景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加劇了區域供需矛盾。作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穩定的重要支撐,水利工程在優化配置流域資源、提升抗旱保供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徽省通過四大骨幹水利工程協同聯動,在2024年降雨顯著偏少的形勢下,累計完成跨區域調水11.64億立方米,為全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實踐範本。

  一、水利工程支撐跨區域調水網絡建設:安徽四大工程累計調水11.64億立方米

  受持續乾旱影響,安徽省2023年10月以來降雨量較常年同期減少五成。通過淠史杭灌區、引江濟淮、駟馬山引江和淮水北調等四項水利工程的系統調度,成功構建起覆蓋合肥都市圈、江淮分水嶺及皖北地區的立體供水網絡。截至2024年5月中旬,累計調配水資源總量達11.64億立方米,其中:

  淠史杭灌區三大渠首引調水量突破6.30億立方米;

  引江濟淮工程通過兩輪調水完成1.91億立方米輸配;

  駿馬山引江工程持續運行70天提水1.57億立方米;

  淮水北調工程向皖北地區輸送1.40億立方米水源。

  二、水利工程優化資源配置:多級泵站系統突破地理屏障

  面對長江與淮河流域20米以上的天然落差,安徽省依託現代工程技術構建起智能輸配體系。引江濟淮工程通過蜀山泵站群實現每秒300立方米的提水能力,結合東淝閘、西淝河北站等關鍵節點,將長江水逐級提升至皖北平原。駟馬山灌區烏江泵站在旱情初期即啟動應急模式,利用多級加壓技術突破地形限制,確保滁州、馬鞍山等城市工業用水穩定供應。

  三、水利工程強化抗旱韌性:水庫群聯合調度成效顯著

  淠史杭灌區管理機構通過科學管控360餘座中小型水庫和塘壩,實現蓄水能力提升15%。在水稻栽插關鍵期,精準調配水源滿足六安、合肥兩市農業灌溉需求,有效緩解了耕地受旱面積擴大風險。淮水北調工程則建立"引江提閘分洪"三級響應機制,在保障宿州、淮北居民生活用水的同時,為蚌埠港航運輸提供生態補水。

  四、水利工程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供水效益輻射多領域

  通過四大工程的協同運作,皖中皖北地區工業用水缺口縮減40%,江淮分水嶺地區農田灌溉保證率提升至85%。合肥都市圈日均獲穩定供水200萬立方米,支撐了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產業集群發展。生態補水改善西淝河、茨淮新河流域水質,生物多樣性指數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

  本次跨區域調水實踐表明,現代水利工程不僅是基礎設施網絡的重要節點,更是破解資源型缺水難題的核心工具。隨著2025年全國水利投資規劃逐步落地,安徽省經驗將為黃淮海地區水資源配置提供可複製的技術路徑和管理範式。未來需進一步強化工程智能化改造與流域統籌調度能力,在應對極端氣候挑戰中築牢糧食安全和生態屏障。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水利工程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