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晶圓代工行業正經歷動態調整。在國際形勢變化與市場需求波動的雙重影響下,2025年第一季度產業表現呈現結構性分化特徵,而第二季度則迎來新的增長信號。本文聚焦晶圓代工領域最新數據及政策動向,分析其背後驅動因素,並展望未來市場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圓代工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根據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營收達364億美元,同比下降約5.4%。這一降幅主要受消費電子市場淡季效應及部分領域庫存調整拖累。然而,國際供應鏈風險加劇促使客戶提前備貨,疊加中國延續的舊換新補貼政策效果顯現,有效緩解了行業下行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晶圓代工細分領域中,AI與高性能計算(HPC)相關晶片需求持續強勁,成為支撐頭部企業產能利用率的重要力量。例如,部分廠商通過承接緊急訂單維持營收穩定性,凸顯出高端製程技術的不可替代性。
進入第二季度,晶圓代工行業動能逐步放緩,但多重積極因素正在蓄勢待發。首先,中國舊換新補貼政策帶來的拉貨潮預計將持續至年中,推動消費電子類晶片需求回暖;其次,下半年智能手機新品上市前的備貨窗口即將開啟,有望帶動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回升;此外,AI算力基礎設施投資加速,進一步鞏固了先進工藝晶圓代工的需求基礎。
行業分析指出,上述驅動因素將共同促成第二季度晶圓代工業績環比增長。數據顯示,前十大廠商營收預期較第一季度顯著改善,其中HPC與車用晶片等高附加值領域表現尤為突出。
從更長遠視角看,晶圓代工行業的核心矛盾仍圍繞技術升級和市場多元化展開。先進位程(如3nm及以下)的研發投入持續攀升,頭部企業通過差異化工藝搶占高端市場份額;與此同時,地緣政治風險推動產業鏈本地化布局,中國、美國、歐洲等地區加速推進半導體產能建設,但短期內全球分工體系難以被完全打破。
政策層面,各國補貼與產業扶持政策的差異可能加劇競爭分化。例如,中國市場因內需規模龐大及政策連貫性,成為晶圓代工企業維持增長的關鍵戰場之一。
2025年晶圓代工業呈現「前低後高」發展態勢:第一季度雖受季節性和局部需求疲軟拖累,但政策與急單支撐了行業韌性;第二季度在終端備貨和AI算力需求推動下,有望實現環比增長。未來,技術競爭與區域供應鏈重構將繼續主導晶圓代工行業的格局演變,而中國市場的政策紅利和龐大內需將持續發揮關鍵作用。企業需在保持技術領先的同時,靈活應對市場需求波動與地緣風險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