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8月,蘿蔔快跑已在全球15座城市部署超過1000台無人車,累計安全行駛里程突破1.7億公里。在香港市場,其測試範圍從機場周邊擴展至香港島南區等核心區域,覆蓋右舵左行城市的複雜路況,並實現規模化載人試運行。這一系列進展標誌著中國無人駕駛技術在國際化進程中取得關鍵突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蘿蔔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至今,蘿蔔快跑在香港的落地速度與全球布局規模引發行業關注。通過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及場景適配性驗證,其不僅成為香港首個獲准道路測試的自動駕駛服務提供商,更以數據驅動戰略加速海外市場拓展。本文將從技術優勢、產業生態及全球化進程三個維度,解析蘿蔔快跑如何重塑未來出行格局。
自2024年12月啟動北大嶼山道路測試以來,蘿蔔快跑在香港已完成三次關鍵性擴區。截至2025年8月,其測試範圍已覆蓋機場島、東涌城市圈及香港島南區,並累計安全行駛超過2萬公里。其中,在南區數碼港園區的擴展尤為關鍵——這一科技產業集聚地擁有1800餘家科創企業,為蘿蔔快跑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採集場景與生態合作基礎。
香港特區政府對無人駕駛技術持開放態度,通過政策法規、資金支持及高層體驗試乘等方式加速產業落地。數據顯示,香港機動車密度達每平方公里364輛,道路複雜度全球領先。蘿蔔快跑在右舵左行環境下的穩定表現(如狹窄山路應對能力),為後續拓展至英國、新加坡等同類型市場奠定了技術基礎。
截至2025年,蘿蔔快跑在全球累計完成超1100萬次出行服務,實際車輛出險率僅為人類司機的1/14,保持零重大事故紀錄。這一數據背後是其技術積累的核心優勢——基於百度Apollo平台研發的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結合中國複雜路況的「餵養」經驗(覆蓋北京、上海等十多個超大城市),形成了全球領先的場景適配能力。
成本控制同樣是蘿蔔快跑的制勝關鍵。第六代無人車採購價已降至20.46萬元,較第五代降低60%,遠低於特斯拉Cybertruck和Waymo同級別車型的成本。這種技術降本策略使其在杜拜、阿布達比等海外市場中迅速獲得政府訂單,例如與杜拜道路和交通局合作的1000台無人車項目已進入開放道路測試階段。
2025年,蘿蔔快跑的全球戰略呈現「多線並進」態勢。在亞洲,其通過香港經驗快速複製至新加坡;在歐洲,與Lyft達成合作後計劃於2026年在德國和英國部署數千台無人車;中東市場則成為規模化落地的試驗田——杜拜已將其納入公共運輸體系規劃,目標是到2031年實現無人駕駛交通占比超50%。
香港作為右舵左行城市的技術「練兵場」,不僅幫助蘿蔔快跑驗證了複雜場景適應性,更通過本地化合作激活科創生態。例如,與數碼港園區企業的技術協同、參與香港高校AI人才培養計劃等舉措,正在形成以無人駕駛為核心的產業鏈集群效應。
中國方案引領的全球出行革命
從2024年香港首張自動駕駛牌照到2025年的多區域覆蓋,蘿蔔快跑通過數據積累與場景創新,在技術安全、成本控制及全球化布局中確立了領跑地位。其戰略路徑不僅契合香港智慧城市目標,更以「中國方案」回應全球城市對高效、低碳出行的需求。隨著第六代車型量產加速和國際合作深化,無人駕駛正從科技藍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蘿蔔快跑的每一步進展都在重新定義未來交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