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晶片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 在AI算力需求激增與先進位程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頭部企業通過資本聯姻和技術整合重塑市場格局。近期英偉達與英特爾宣布的50億美元投資及戰略合作,不僅引發資本市場劇烈波動,更凸顯了晶片生態融合對下一代計算架構的關鍵作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9月18日,英偉達宣布以每股23.28美元購入英特爾普通股,交易完成後將持有其約4%股份,成為最大單一股東之一。此次合作涵蓋PC與數據中心晶片開發,英偉達的GPU加速計算能力將與英特爾x86 CPU生態深度綁定。雙方計劃通過NVLink互聯技術整合異構算力,在AI集群中實現CPU-GPU協同優化通用計算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協議包含定製化晶片設計:
英特爾近年面臨嚴峻挑戰:2024年淨虧損達190億美元,2025年上半年再虧37億美元,並計劃裁員25%以改善現金流。英偉達的50億美元注資疊加美國政府89億美元(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補貼轉化)及軟銀20億美元投資,總計約160億美元資金將加速其14A納米製程研發進程。
資本市場迅速響應這一戰略重組:
雙方合作的技術核心在於異構計算架構整合:通過將英偉達GPU嵌入英特爾x86晶片組,實現從終端設備到數據中心的全場景算力優化。儘管英偉達目前仍依賴台積電代工(12納米及更先進位程),但未來或評估採用英特爾本土製造能力——其14A工藝節點目標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術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
本次合作標誌著晶片行業從零和競爭轉向共生模式。通過共享設計資源與製造能力,兩家公司將降低研發成本並加速產品疊代。例如,在數據中心領域,定製CPU可彌補GPU在通用計算的性能短板;而PC端整合方案則可能重新定義消費電子設備形態。
據市場預測,AI算力需求將以年均40%增速擴張至2030年,這要求晶片企業必須通過生態合作突破單一技術路徑限制。此次英偉達-英特爾聯盟的成立,或將引發更多跨領域協同創新,推動行業進入「系統級計算」新階段。
在2025年的全球晶片產業版圖中,資本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核心驅動力。英偉達與英特爾的戰略聯姻不僅緩解了後者財務壓力,更通過異構計算架構創新為AI時代提供了新的算力解決方案。隨著14A製程、定製CPU及SoC產品的落地,這一合作將重塑數據中心、PC乃至邊緣計算市場的競爭格局,成為晶片行業從「單點突破」向「生態協同」轉型的標誌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