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月餅市場呈現顯著的消費升級特徵,健康化、輕量化趨勢加速產業轉型。2023年中秋期間,低糖類月餅銷售額同比增速達187%,成為驅動市場增長的核心品類,反映出消費者對食品健康的深度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月餅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傳統高油高糖月餅逐漸讓位於功能性產品。市場調研顯示,73%的消費者明確偏好"成分健康"的月餅,低糖、無添加類產品需求激增。在江西南昌等地商超,低糖蛋黃蓮蓉、蕎麥黑麻果仁等創新口味占據銷售主流,部分門店單日需補貨4-5次以應對旺盛需求。家庭結構變化與健康管理需求疊加,推動月餅從節慶禮品向日常健康食品轉型。
面對市場需求變革,生產企業主動優化供應鏈,在餡料研發上實現技術突破。某知名烘焙企業通過深度合作供應商,將傳統配方糖分降低40%以上,既保留風味又滿足控糖需求。值得關注的是,醫療健康領域也加速跨界參與:中醫院推出藥膳食月餅,綜合醫院開發養生餅系列,以"低糖低脂+營養強化"的組合拳拓展細分市場空間。
消費場景多元化催生產品形態革新。數據顯示,雙節期間某即時零售平台低糖月餅銷量同比增長超200%,散裝銷售占比提升至65%。消費者更注重按需購買,南昌市民反饋顯示,散裝模式使家庭可根據實際需求靈活選擇口味與數量,有效減少浪費。這種消費理性化趨勢倒逼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推動行業從禮品經濟向健康飲食服務轉型。
隨著人工智慧在配方優化中的應用,未來低糖技術將進一步突破。預計到2025年,功能性月餅市場規模將突破180億元,占整體市場的37%以上。全產業鏈的數位化升級與低碳生產模式普及,將持續提升行業附加值。
來看,當前中國月餅產業正經歷從傳統節令食品向健康消費品的戰略轉型。市場需求側推動的"減糖增效"技術革命,配合供給側的跨領域協同創新,不僅重塑了產品矩陣,更構建起覆蓋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的新生態體系。這種以消費者健康為核心驅動力的產業升級,標誌著我國食品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