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電石作為基礎無機化工原料,其行業動態與工業經濟發展深度綁定。2025年,在政策調控與下游需求的雙重驅動下,電石行業產能利用率提升,呈現出規模擴容、結構優化、技術升級的鮮明發展特徵,區域集聚與綠色轉型成為行業運行的核心主線。以下是2025年電石行業現狀分析。
電石行業作為基礎化工原料的重要分支,在全球範圍內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此階段,企業需在「控制傳統產能」與「搶占技術高地」間找到戰略平衡點。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2025年電石行業現狀。
經歷2022年1110.53億元的階段性調整後,電石市場逐步回升,2025年規模突破1500億元,較2023年的484億元實現跨越式增長。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至25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維持在4%至6%之間,增長動力主要源於下游需求的持續釋放。
2025年中國電石行業產能預計達到4850萬噸,產能利用率提升至90.1%,較2022年的78.5%顯著改善。產量同步增長至4370萬噸,較2022年的2698萬噸增幅超60%,行業整合與技術升級有效化解了此前的產能過剩壓力。
2025年電石產量與需求量分別突破4300萬噸、4600萬噸,價格與行業集中度同步回升。PVC等傳統領域築牢需求基礎,2024年我國PVC產能提升至2951萬噸,其中電石乙炔法產能占比達74%,新興應用則為電石需求提供了新增量。
西北與華北地區憑藉煤炭、電力資源優勢成為電石主產區,2024年內蒙古、寧夏、陝西三地產能合計占全國 60%以上。其中內蒙古 2024年產量820萬噸,占全國28.8%,2025年預計增至840萬噸,寧夏、陝西則分別達到 700萬噸、590萬噸,區域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2024年前十大電石企業產量合計1020萬噸,占全國35.8%;2025年隨著環保政策趨嚴與產能置換推進,這一比例將提升至37.5%。行業生產企業數量由2011年的321家減少至2024年的116家,頭部企業憑藉規模優勢與成本控制能力占據更多市場份額。
2024年中國電石出口120萬噸,主要流向東南亞市場,印度、越南等國占比超60%;2025年出口量預計增至 125萬噸,出口均價回升至395美元/噸。進口量常年維持低位,2025年預計僅1.5萬噸,主要用於特種電石產品補充。
傳統電石生產單噸耗電量高達 3500 度,在政策推動下,密閉式電石爐普及率不斷提升,2020年起產能比重已突破 90%。2025年榮獲科技獎項的 「複合鈣焦球團新工藝」,實現單爐電石產量增加 3%,噸電石能耗降低 93 度電,為行業降本增效提供了有效路徑。
2025年電石行業綠色技改投資占比將超30%,能效標杆水平產能占比預計超過30%。淨化灰處理、機器人出爐等新技術加速應用,電石渣水泥協同處理技術推廣率將達 45%,碳排放限額交易成本預計占生產總成本的8%至 12%。
大型電石企業紛紛配套建設下游 PVA、PVC 產能,構建一體化煤化工產業鏈。2024年我國商品電石產能約占行業總設計產能的41.58%,一體化企業通過資源循環利用,有效降低了綜合能耗與環保成本,提升了電石生產的穩定性與經濟性。
2025年的電石行業呈現出供需平衡、區域集聚、綠色升級的鮮明特徵。儘管面臨煤炭價格波動與環保投入增加的壓力,但隨著政策調控持續深化與技術創新加速落地,電石行業仍將保持穩健增長韌性,為化工產業鏈穩定運行提供核心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