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鎖藥店經歷了短短的12年歷史,卻走過西方國家幾十年所經歷的過程。從區域上經歷了從東南興起,到華東、華南、西南、華北、東北、西北的快速擴張。從發展階段看,經歷了從初創期、快速成長期、跨區域連鎖發展期、集中度提高期,以後將進入全國性連鎖藥店發展期。門店集中度不算高,但是銷售額集中度接近50%。」行業管理諮詢專家李從選說。
他認為,目前是四種類型連鎖藥店,即:平價連鎖藥店、全國性連鎖藥店、跨區域連鎖藥店和地市連鎖藥店並存的格局。
資本進入
2007年11月9日,中國海王星辰連鎖藥店有限公司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這是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零售公司。據了解,廣西同濟堂、吉林永興等也都以不同的方式獲得了資本。
「這些資本進入中國,對我國的醫藥行業來說影響深遠。海王在美國的上市不僅標誌著新一輪資本的進入,還標誌著新一輪醫藥重組的到來。」金象連鎖董事長徐軍說。
李從選分析認為,資本進入對連鎖藥店有以下影響:一是加速提高連鎖藥店行業集中度,有了資本一些連鎖就可以快速在全國發展壯大,因為無論是開直營店還是收購控股其它藥店,都需要大量資金,零售行業是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投入要求較高;二是有利於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比如高薪引進人才,引入最先進零售管理軟體,像品類管理的分析軟體等;三是建立自有品牌,需要強大的資金後盾,自有品牌產品的規劃引進是個系統工程,需要資金支持;四是建立配送系統,沒有統一配送,就無法統一管理。
集中度提高
中國商業協會的數據表明,目前我國的藥店數量有32萬多家,其中連鎖藥店企業有1600家,門店已經超過6800家。多數省會城市的連鎖率已超50%。百強連鎖藥店2006年的營業額為450多億元。2007年上半年,前10強的銷售規模增長仍較快,平均為15%左右;前100強有望達到18%—20%左右,營業額超過530億元。
同時,連鎖藥店銷售集中度將加速。2003年,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只有1家,2004年增加到5家,尚沒有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的企業;2006年,超過20億元的有2家,超過10億元以上的超過15家,還有一批3億元—5億元的連鎖公司;2007年,在原來基礎上又有一兩家企業接近20億元。未來3年內,國內零售連鎖藥店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的企業會達到5—10家。
零售藥店連鎖率水平在不斷提高。目前,上海和重慶的藥店連鎖率最高,2005年,重慶的連鎖率為93.4%,上海為87.3%,上海、成都和重慶是12個城市中連鎖發展最快的。
儘管藥店的總體管理水平和營銷能力提高很快,但真正具有全國性連鎖的藥店依舊鳳毛麟角,多為跨區域經營。並且全國零售連鎖藥店的盈利狀況有進一步縮小之勢,平均盈利下降,真正的領導品牌尚未形成。
新的融資、併購
「金象的下一步發展是做融資,但是還在運作過程中,我們的目標是要確保在北京地區第一的地位,包括規模、影響力等等。下一個目標,主要想在天津、石家莊開店,爭取把金象做到華北地區的第一,然後再慢慢往前走。」徐軍坦言。
誠然,在行業集中度依然不高的今天,資本已經越來越成為連鎖藥店發展的掣肘,融資上市,已成為國內幾大強勢連鎖企業在微利時代獲取主動權的最優選擇,業內人士表示,海王星辰此番如願融資更將加快這股兼併、重組潮流的到來。
據悉,湖南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曾公開表示要在「2008年底或2009年上市」,隨後,北京嘉事堂也被外電傳出明年初A股上市的消息,還有,更多區域性的融資行為也一直在暗流涌動。「未來的3—5年將是行業收購兼併的高峰期」業內人士如是說。
新業態的誕生
「2007年,我曾提出平價藥店轉型的三個方向:健康管理中心、大型藥妝美容食品店、綜合小超市。」李從選說。
他說,健康管理中心將成為一種業態,它的定義就是:為患者及亞健康人群提供從診斷、治療、用藥、飲食及保健、康復、亞健康管理等系列、系統服務的藥店。這是因為,這類藥店正好介於醫院和一般傳統藥店之間,醫院提供疾病診斷治療服務,傳統藥店只賣藥,但消費者需要的是健康,是整體的健康和對自己亞健康的調理,而目前對這方面提供的服務非常不足,且服務的水平低下,因此,「健康大藥房」或「健康管理中心大藥房」必將順應市場需求,成為一種藥店零售業態。
原深圳一致國大連鎖公司總經理信曉青告訴記者,她正在作一個全面的、新穎的、更加人性化的藥店模式,並結合多年來的專業經驗和心得,專注於都市人群的身心健康與快樂,通過完整的健康系統,以「一站式」的檢測、諮詢、食療、理療和健康補給,讓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享受到個性化的健康服務,體驗從未有過的新概念藥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