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二甲醚市場在無徵兆前提下遭遇大跌。雖然大多業者並不看好十二月份的二甲醚市場,但此次大跌使得眾多業者感嘆:「真實始料不及!」。相關人士認為,此次大跌的「罪魁禍首」是原料市場-甲醇。
自12月份中旬開始國內甲醇市場連續下行,市場心態疲憊弱勢氛圍難改。其中西北低價貨源衝擊範圍及深度不斷擴大,加之受傳統下游需求進入淡季影響,內地甲醇市場走跌幅度有增無減。港口地區受內陸市場疲軟氣氛拖累,期貨、電子盤走勢空頭占據上風,雖然庫存周轉有向好趨勢,然而在大盤弱勢格局下利好支撐略顯單薄;促使內陸市場跌勢加速。而從本周開始魯南地區較華東港口地區價差明顯,套利窗口逐步開啟,市場低迷態勢加重,市場拐點難顯。
數據顯示:近期跌幅較大地區為,山東中部地區,跌幅在230元/噸;河北地區,跌幅在200元/噸;河南地區,跌幅在100元/噸左右;內蒙地區、山西地區,跌幅在100-150元/噸。而上述地區多為甲醚產品產能較大以及甲醚原料的主要輸出地,對醚市價格的大幅下調起到直接的作用。
昨日甲醇期貨、電子盤開盤飄紅,讓港口貿易商心態一定好轉,然大盤拖累基本面薄弱使得上行乏力,當地行情整理為主;據聞山東兗礦已有初步停車計劃,而新能鳳凰裝置亦有停車,使得場內心態得以些許提振,每況愈下局面得以「剎車」;也使得國內甲醚市場成交大勢回穩。
綜上所述:此次甲醚市場價格的「跳水」,甲醇成了主要的「推手」。而目前甲醇市場仍處下行通道內,加之冬季下游需求剛性難求,且年終安全質檢部門對液化氣市場抽查力度加大,二甲醚混摻比例大打折扣,預計近期醚市跌勢難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