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改裝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大家都很熱衷於汽車的改裝,總覺得車子要經過一下改裝,才能發揮到更好的作用。從而也推動了汽車改裝行業的發展。
在目前的國內汽車改裝領域,不僅缺失針對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對於改裝的技術標準和鑑定也是空白。在國外大部分國家,汽車改裝都有標準和法規,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每年還有汽車改裝展。在歐洲不少國家及日本等,具有規模的改裝廠,除了有專門的技術研發部門、測試部門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發動機改裝要通過認證與許可,其嚴謹態度不亞於一般正統的整車廠。而在我國,汽車改裝經營者資質難以認證,而汽車用戶對於改裝知識了解不多,改裝後質量和安全性也無從評定,其潛在的風險之大不言而喻,也不可不慎。
由此可見,我國的汽車改裝行業還存在著許多的規章制度需要規範並進一步落實。但我們應該相信,隨著我國改裝車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外知名改裝產品的不斷湧入,我國改裝車業的產品和技術水平必將大幅提高,我國的改裝業也將會走上專業化、合法化、規模化的道路。
由於我國「新交法」明文規定車主不能改動車輛的結構,即車身顏色、長、寬、高這四個硬性標準,在不准改裝的禁令下,眾多改裝商家的經營執照上幾乎全都是「汽車配件經營」,因為專門到工商局申請汽車改裝公司是根本得不到批准的,由此,在國外的汽車改裝原本就在陽光下的交易,在中國卻逐漸步入「灰色地帶」。正因為沒有合法的「身份」,相關職能部門也無法對這些「黑經營戶」進行有效管理,一旦出現任何問題,消費者的權利很難得到保障。
改裝水平良莠不齊,改裝車安全堪憂
《新交法》對改裝管理雖然嚴格,但細節項目並不明確,並沒有具體指出哪些項目能改、哪些不能改,而越來越多的愛車族又對改裝充滿了空前的熱情,汽車改裝需求正逐漸增大。在這種背景之下,許多「半路出家」的改裝廠和改裝件生產廠應運而生,就連不少「作坊式生產」的汽車維修廠也在悄悄進行著改裝生意。據了解,國外汽車改裝廠家一般是和生產廠家結合在一起的,比如專做奔馳改裝的勞倫士、專做寶馬改裝的Haman等,只有像這樣改裝技術、質量能夠達到原廠要求,才能保證改裝不會給車輛造成隱患。由於大部分改裝廠家的水平和國外成熟的汽車改裝業還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店就是拿著自己改裝後的效果圖讓顧客挑,改裝件只要能裝上就裝,伴隨著極具專業性的「忽悠」,是否真正適用則不予關心,而專業技術人員匱乏、改裝件質量無法保證、安全因素含混過關等問題則比比皆是。
在車輛保險理賠和安檢驗車上,汽車改裝外部環境並不成熟。
據某保險公司理賠部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絕大多數的保險公司對於改裝車出險後的賠償,都限於原車部分,而對於改裝配件則不予賠付。如果車主在投保時,已與保險公司就改裝部分的投保事項進行了特別約定,那麼車輛改裝部分也是在保險公司的理賠範圍之內的。車主如果想對車輛進行改動,需要在車管部門進行備案,雖然目前改裝的車不少,但真正去備案的車主卻很少,對此,理賠人員提醒,改裝車的車主最好是在車管部門進行備案,以免出現問題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汽車改裝缺乏行業標準與管理規範。
汽車改裝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一些行業標準和管理規範還是很缺乏的,是需要逐步完善的,這是一個過程,將來汽車改裝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