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至29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這一最具代表性的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此次會晤期間,金磚國家在能源技術交流包括特高壓輸電技術交流方面取得共識: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都存在電源中心與負荷中心相距遙遠的問題,需要開發遠距離輸電技術,特高壓則是其中最有前景的一種。近年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積極推動特高壓技術走出國門,邁出了開發海外特高壓輸電市場的第一步。
獲得中國工業大獎的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自2009年1月6日正式投入運行以來,已成為我國南北方向的一條重要能源輸送通道。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局部地區電力供應偏緊的態勢逐漸蔓延,2011年全國電力最大缺口約3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和南方電網。華中電網處於我國「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樞紐位置,但由於水電裝機比重高達43%,加上處於電煤運輸末端的區位劣勢,在當前輸電比重較小的環境下,華中地區常年在枯水期出現季節性電力供應緊張局面。
為充分發揮試驗示範工程的輸電能力,2010年12月,國家發改委核准建設擴建工程。擴建後,晉東南、南陽、荊門三站均裝設兩組容量300萬千伏安的特高壓變壓器,線路裝設40%的特高壓串聯補償裝置,最大輸電能力將由此前的280萬千瓦提升到500萬千瓦。這一擴建工程通過了全面嚴格的系統調試和試運行考核,在單回640千米的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上,成功實現了500萬千瓦電力的穩定輸送,已成為目前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輸電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先進的交流輸電工程。這一工程成功投運,進一步驗證了特高壓交流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輸電的優勢,是我國能源電力領域自主創新的重大成就,為「十二五」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特高壓電網也是解決長期存在的煤電運緊張的治本之道。煤炭運輸約占我國鐵路運量的50%,其中主要是電煤。我國目前輸煤輸電比例嚴重失衡,2006年山西、陝西、蒙西地區輸煤比例在95%以上,輸電比例不足5%。可以說,輸電是繼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運輸之後的「第六種運輸方式」。
有專家進一步分析,輸煤、輸電對煤炭產區GDP的貢獻比約為1∶6;就業拉動效應比約為1∶2。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支持加快發展特高壓的呼聲不僅僅來自像湖北、江蘇這樣一些電力需求大省,而且還包括像山西、內蒙古、新疆等電煤資源豐富的地區了。解決反覆出現的煤電運緊張矛盾,必須依靠特高壓加大跨區輸電比例,堅持輸煤輸電並舉,實現全國範圍內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正因為中國在特高壓技術取得的巨大成就,2011年4月13日,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在京簽署合作協議,宣布將採用中國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建設巴西美麗山水電站輸電工程。巴西美麗山水電站預計2015年建成投運,總裝機容量約為1100萬千瓦,是繼中國三峽水電站、巴西伊泰普水電站之後的世界第三大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