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調研機構貝恩公司與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中國購物者報告》顯示,去年以來,針對藍領工人的產品受衝擊最大。以銷量來衡量,2015年中國方便麵銷售下降了12.5%。另據AC尼爾森統計,中國方便麵市場2011-2015年連續五年下跌,雖然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有回升,但今年三季度銷量又下跌了5.4%。
市場衰退使得方便麵巨頭多年來的價格戰漸歇。時至年末,不少食品和飲料都推出促銷活動,但方便麵的價簽上卻很少有打折字樣。正在這裡購物的市民孫女士說,以前來不及做飯的時候就下碗泡麵湊合,現在覺得常吃方便麵沒營養。
不少泡麵族變成了外賣黨
貝恩公司與凱度消費品指數的報告認為,中國方便麵銷售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工作人口的下降,並且低端製造業崗位被轉移到孟加拉國和越南等成本更低地區。
對這一原因,財經評論人士余豐慧並不認同。他覺得這樣的分析以偏概全:製造業的確不景氣,但通過方便麵這樣的消費品還反映不出來。他說,和化妝品、護膚品的銷量增長相比,方便麵銷量的下滑恰恰說明國內消費品質的提升,這是中國消費轉型升級的體現。
如今各品牌方便麵的口味漸多,但消費群體卻有流失。不少人不再專情於此轉向其他「方便飲食」。在高新區上班的王先生說:「以前上學時沒有太多選擇,常在宿舍泡麵吃,現在不如叫個外賣菜樣豐富還方便。」像王先生這樣的泡麵族變身外賣黨的並不在少數。
如今西安各商超的方便麵貨架上,進口品牌越來越多,吸引著年輕顧客的注意。近期在網際網路和直播平台上非常火的韓國某品牌辣炒火雞面,在西安一些跨境商品超市有出售,單價大約6元左右。
西安某進口超市劉姓負責人介紹,進口方便麵主要是日、韓及泰國品牌,單價多在5元以上比國產品牌稍貴一些,「進口品牌的口味和口感上更多樣,除了海鮮、濃湯豬骨、炸醬還有檸檬味、青咖喱味等,顧客買著嘗鮮的比較多。」
方便麵廠商需要適應角色變化
面臨市場下滑的挑戰,近兩年來,方便麵行業巨頭康師傅、統一等企業改變之前的價格戰策略,開始轉向多產品線競爭。
那麼高端化產品能否挽救方便麵行業的連年頹勢?有業內人士認為,高端化並非萬能藥。作為快消品的方便麵不夠健康、不夠營養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隨著民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對方便麵的需求在減弱。「方便麵作為速食品過去在出差、旅遊中需求量很大。」陝西經典派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林認為,高鐵普及又擠壓了這種需求。方便麵市場的萎縮已不可避免,廠商的不斷創新讓方便麵市場形成高端、低端兩極分化的產品趨勢,但仍然要直面市場與自身角色的轉變。
中國烹飪協會飲食文化研究會專家委員馮保榮認為,當營養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天然、無添加、綠色、環保的食品就成為主流,「未來方便麵的主食屬性可能會越來越弱,逐漸趨向於扮演休閒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