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作為人參的主產區,產量占全國的80%,在國內外市場中占有明顯優勢。人參的強壯、延年、益智等傳統作用已為現代醫學所證明,深化了人們對中醫中藥的可信性及經典論述的正確性的認識。以下對人參原料行業趨勢分析。
人參原料行業趨勢分析,凍害、風災對今年的人參產量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2018年產量估計會有1至2成的影響,2019年的影響會較大,可能達到3成以上的影響。2016年產新時鮮參價格偏低(四年直生根價格達到45元/斤左右),此價不能刺激農戶提前將三年參起挖,致使當年採挖三年生的人參占比例微乎其微。人參原料行業分析指出,2016年市場有部分大田參上市,但經多方認證數量甚微,不足以對整體產量造成影響。而且大田參基本為高麗種,一般多用於加工紅參使用,投放市場的可能性很小。2017年可產出貨物的面積遠大於2016年,在自然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大量增產已成定局。
人參原材料在農貿市場、超市、藥店都可以銷售,但不執行批號,也辦不到食品許可證,造成市場極其混亂。中藥的發源與發展都是以藥食同源為基礎的,如大棗和山楂是果品也是藥品,又如大蒜、花椒、綠豆、糯米等。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人參不是一時的興奮劑或精力劑,也不是特定疾病的治療藥,而是保持機體平衡和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物質。現從三大趨勢分析人參原料行業趨勢。
人參原料行業趨勢分析,人參是百草之王,醫療保健價值不可多得。當前,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剛需」,以人參為代表的中醫藥健康產業,隨著治未病傳統健康文化的回歸和轉化,將發揮更大作用。而與之相應,如何解決 「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的問題,更顯迫切和重要。
同時,實施標準化建設,對於人參等中藥產業發展意義重大。中藥標準化在中藥安全有效、質量競爭、行政執法和國際貿易方面是技術基礎和保障。我國中藥標準化工作內容包括制訂中成藥全程質量控制標準和優質產品標準、制訂中藥材規範化生產與標準、制訂臨床常用飲片全程質量控制標準和等級標準。制定的標準通過相關審核,將逐步形成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還要建成中藥質量標準庫和第三方檢測平台,形成中藥標準支撐體系,並建立中藥優質產品定期公告機制。孫曉波表示,在標準化建設中,中藥企業作為產業主體,可通過聯合科研院所,以企業聯盟形式,共同制訂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遼寧省桓仁縣大東溝國營林場率先在林下撒籽試驗,開啟了林下參大規模撫育的先河,到今天人參種植基地化已取得顯著進展。而作為「使用最早、使用頻率最高、療效最為確切的中藥」,目前人參多用於中成藥製藥原料,中醫臨床處方應用卻很少使用,對此,清華大學中藥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軍力表示,「喚起對野山參的重新認識,當是我輩之責任」。
人參原料行業趨勢分析,近年來,上海上藥神象健康藥業有限公司依託人參種植基地,與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合作,開展野山參治療慢性心動力衰竭的安全性、有效性的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在標準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野山參、生曬參後,均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射血分數、6分鐘步行距離。在舒張壓<70mmHg組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野山參組在改善射血分數的療效上明顯優於生曬參組。對於重症心衰患者,也顯示野山參更有效。
人參原料行業趨勢分析,實現人參產業的可持續科學發展,涉及人參品種開發、種植撫育、加工銷售、文化傳播等一系列環節。為促進產業融合、實施品牌戰略,近年來吉林省參業協會註冊了地理證明商標「長白山人參」,作為吉林省全力打造的人參區域公用品牌。吉林省參茸辦公室主任孫振天介紹,吉林省24個人參生產縣,只要人參質量達到整體標準要求,均可共享這一品牌。
以長白山人參品牌為引領,積極開展產業綜合服務,吉林省參業協會還於2016年8月成立了長白山人參種植聯盟。由從事人參種植、科研、服務、管理等單位和個人自願組成,是一個專業性、地域性、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目前已發展會員4800多人。該聯盟本著「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牽頭組建了全產業鏈服務平台,目的是藉助網際網路+,整合科研、管理、生產、服務、市場等產業資源,為人參規範種植提供全程服務, 「以規範提品質,以品質塑品牌,以品牌提效益,以效益促規範」,切入點是農業投入品規範使用下的品質提升,突破點是強勢品牌支撐下的優質優價,推動人參產業進入可持續健康發展軌道。
人參原料行業趨勢分析,人參作為最重要的中藥材大品種,其科技創新不僅是產業發展的需要,重要的是能夠更好地指導臨床應用,同時為其他中藥材大品種研究提供示範。人參現代研究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並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因此未來人參研究應該避免「範圍廣、深度淺」的發展模式,抓住傳統特色,突破若干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更好地促進產業發展,改變尷尬局面,為其他大品種中藥材產業化開發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