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是地球上最廣泛存在的物質,已經成為一些國家重要的發電和供熱方式。全球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3759萬千瓦,其中我國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423萬千瓦,以下是生物質能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生物燃料是接近零排放的綠色能源,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發展生物質能作為替代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戰略措施,2016年全球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已超過8000萬千瓦,尤其北歐的丹麥、芬蘭等國生物質發電已成為重要的能源供給方式。
生物質能行業分析指出,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持續加速增加,2020年前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將持續面臨著重化工業新一輪增長、國際製造業轉移及城市化進程加速的新情況,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度將不斷增加,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頸」所在。
截止2018年,我國共有30個省投產了747個生物質發電項目,併網裝機容量1476.2萬千瓦,年發電量794.5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271個,累計併網裝機700.9萬千瓦,年發電量397.3億千瓦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39個,累計併網裝機725.3萬千瓦,年發電量375.2億千瓦時;沼氣發電項目137個,累計併網裝機50.0萬千瓦,年發電量22.0億千瓦時。
今年,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較快,開發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其中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天然氣等發展已起步,生物質發電和液體燃料已經形成一定產業規模。我國發展生物質能行業技術特點有三大核心:
生物質發電的規模一直在不斷增加。無論歐盟國家還是美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的發展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在我國國內,雖然近幾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但「十一五」和「十二五」 期間生物質發電行業快速發展,併網規模平均每年增長將近 30%。因此,目前階段,生物質發電行業基本不受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影響。
生物質發電區域分布特徵比較明顯,主要受資源因素和各地區生產特性的影響。我國的以煤炭、石油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能源發展的不可持續性,同時中國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以上,發展清潔能源是必由之路。
生物質發電目前階段仍然有較明顯的季節性特徵,這主要是受其燃料供應的影響。生物質能行業技術特點指出,由於生物質發電的燃料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農作物秸稈通常在夏收和秋收季節獲得,在此期間生物質發電廠可獲得充足燃料,其發電設備運轉率較高,而在冬、春等秸稈資源匱乏期則會因燃料不足而出現設備停工。隨著燃料收集體系的完善、存儲能力的提升,生物質發電的季節性正逐步淡化。
綜合來看,生物質能在我國有廣泛的發展潛力,但仍需解決生物質能燃料搜集及過度依賴政府補貼的問題以真正實現產業快速發展。未來,國家將對民營企業發展加大支持力度,民營生物質發電企業的融資貸款有望得到支持,以幫助其解決資金問題、加快產業投資發展。以上便是生物質能行業技術特點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