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電力 資訊詳情
售電企業實行註冊制 部分交易未公開招標
 售電 2019-01-01 10:49:49

  2015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標誌著我國電改進入新階段。意見提出,在不改變原有繳費方式、現有輸送線路和供用電方式基礎上,允許市場上的相關企業參與到售電市場上來,並需接受執行電力交易中心的偏差考核。

  售電企業實行註冊制

  隨著電改紅利的持續釋放,售電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各類市場主體爭相進入,降低了企業用電成本,一些能夠提升企業用電效率的服務型售電企業受到用戶歡迎。

  國網河北安國市供電公司的一位負責人稱,售電公司主要與他們競爭的是用電大戶,這些用電大戶本來屬於他們的優質客戶,之前是盈利的主要來源,售電公司和用電量大的企業將是電改紅利的主要受益者。

  部分受訪人士稱,售電公司放開註冊後,房地產、製造業等跨界資本開始進入,部分用電大戶更是直接或間接成立了售電公司來滿足本單位用電需求,如長城汽車、英利集團等,這樣能夠實現電力「零差價」,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同時,發售一體的售電公司開始崛起,發電企業直接成立直銷團隊,依託發電優勢資源,用更大的讓利空間爭奪客戶。在當前的電力市場建設機制下,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售電公司走向「薄利多銷」。

  福州金牛水泥有限公司2018年生產水泥212萬噸,銷售額7.8億元,公司平均每年用電量將近7000萬千瓦時,每年的電費支出超過3000萬元,其中電費成本占生產總成本近20%。「公司2019年3月與電網企業簽署『直購電』協議後,每度電價格從原來的0.52元均價降至約0.38元,僅這一項支出每年就能為企業降低約100萬元的成本。」該公司電氣科科長趙順洪說。

  福建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其瑜介紹,作為國家首批納入直接交易試點的6個省份之一,福建2010年首次開展電力直接交易,2018年,福建省共有69家電廠、37家售電公司、997家用戶參與交易,共完成直接交易電量約550億千瓦時、增長約45%,全年降低相關企業用電成本約18億元。

  隨著電力市場的進一步完善,社會各界尤其是用電大戶發現電力可以和一般商品一樣交易,可以選擇供貨商和服務商,電力作為商品價格可以談判,燃料價格的漲跌將帶來電價的變動;電力用戶認識到「電力部門」本質是電力生產、輸送、分配、銷售的企業,電力消費者的主體意識開始覺醒。隨著偏差考核機制的實施,客戶也逐步習慣有序用電。

  隨著用戶的市場意識逐漸甦醒,供給方為了搶占市場,紛紛擴大讓利幅度,售電公司與供給方的初始成交價格逼近「地板價」。部分用電大戶開始使用競價的方式尋找售電公司,甚至拿著一家售電公司的合同直接與其他售電公司談判,「差價型」售電公司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劉宇明說,2017年山東全面放開售電公司進入市場參與交易,當年註冊售電公司400多家,成為全國售電公司數量最多的省份。截至目前,省內具備交易資格的售電公司已達982家,居全國首位,但真正能為用戶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綜合能源服務的售電公司鳳毛麟角,這類售電公司其實是企業真正需要的。

  山東安泰售電有限公司2019年代理電量49億千瓦時,代理用戶數有89家。公司總經理耿元卿說,售電公司單純「賺差價」沒有前途,長遠發展在於為用戶提供精準增值服務,可通過為用電企業進行合同能源管理、開展諮詢服務等,實現共贏。

  河北中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鑫說,河北南部屬於用電負荷量較高的區域,一直存在「缺電」現象,他們從電廠購買電再銷售給用戶,每千瓦時電費淨利潤在0.01元左右,目前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於為用戶提供電力增值服務、能源服務,如通過改進細節幫助用戶更合理用電等,這受到了用戶市場的好評。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公司「零差價」售電公司,這類企業將更容易搶占市場,並通過提供增值服務獲得更快發展。

售電資訊

  部分交易未公開招標

  不過,部分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電力交易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2018年12月,對陝西所有的售電公司來說是「黃金月」,因為這一個月的成敗代表了未來2019年上半年的業績。

  「如果這一個月能簽下幾個大的用電企業,那未來就可以坐在家裡數錢,因為這一個月過後,售電公司與用電大戶的簽約就結束了,而下一次簽約要等到半年之後。」在張軍與記者交談的半個小時內,其接聽了多個電話,均是關於用電大戶簽約的事情。

  張軍向記者表示,目前陝西電廠售價是透明的,為每千瓦時0.3541元,售電公司與電廠之間的協議電價能達到每千瓦時0.2941元,也就說售電公司與用電企業之間有著每度電約6分的差價。售電公司正是藉助這6分錢的差價與用電大戶談判,一般會給用電大戶讓利每度電3至5分錢,從而吸引用電大戶與售電公司簽訂協議。

  「也正是這3至5分錢的讓利,夾雜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商業秘密』。」有售電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言,2017年,是陝西實行「自主協商模式電力直接交易」的第一年,大多數售電企業與用電大戶簽署售電協議並非通過公開招標,交易簽訂之後,也只是通過省級發改委網站公布誰與誰簽訂了售電協議,用電量為多少,但是對於最為核心的交易價格卻沒有詳細公示。售電公司與用電企業也均以「商業秘密」不對外公開。

  「例如,有的售電企業從電廠拿到的優惠價格每千瓦時5分錢,但是給企業優惠的卻僅僅是1分錢甚至5厘錢,而把那些願意為企業優惠3至5分錢的售電公司排除在外,不僅有失公平,還有可能存在『利益輸送』。」上述售電公司負責人表示,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加強監管,使得自主協商電力直接交易市場公開、透明。

  事實上,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已經有企業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與售電公司簽訂售電協議,而其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就是為用電企業的讓利額度。

  對此,有發電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售電側改革是指向社會資本開放售電業務,多途徑培育售電側市場競爭主體,有利於更多的用戶擁有選擇權,提升售電服務質量和用戶用能水平。也就是說,發電企業與用戶通過自主協商確定價格,不再受限於電網,電網企業也只收取輸配電費用,不參與分配電價的利潤。

  「因此,要說讓利,那就是電廠給企業讓利,當然,對於電廠也是有利的,使得那些成本低的優勢電廠能夠多發電、多賣電,從而淘汰那些成本高的落後電廠。」上述發電企業負責人表示,陝西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售電公司參與市場,是因為陝西能源豐富,火電企業多,通過競爭讓利明顯,而其他省份,電廠的讓利只有每千瓦時2分錢左右,有的甚至在1分錢以內,因此,陝西的售電市場相對於其他省份比較活躍。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售電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