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物流 資訊詳情
快遞企業時效越來越快 龍頭快遞公司經營轉好
 快遞 2021-01-01 08:58:56

  郵政快遞業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系統,與產業上下游、外部社會、經濟環境、技術發展程度等關係日漸密切。隨著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快遞行業近幾年也保持著增長的態勢。

  2010-2019年,我國快遞行業業務總量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2019年,我國快遞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增速較往年有所放緩。

  2019年全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快遞業務收入完成7497.8億元,同比增長24.2%。同城快遞業務小幅下降,實現業務收入751.8億元,同比下降16.9%;異地快遞業務實現業務收入3941.2億元,同比增長27.1%;國際/港澳台快遞業務實現業務收入747.3億元,同比增長27.6%。

  中通業務量繼續領跑,通達系市占率逐漸出現分化。由於圓通未公布Q1業務量,僅選取順豐、中通、申通、百世和韻達作比較。對比17年全年的排名,中通、韻達業務量仍分別位列一、二;百世和順豐均趕超申通,位列三、四。

  國有、民營、外資企業業務量占全部快遞與包裹市場比重分別為10.8%、88.8%、0.4%,國有、民營、外資企業業務收入占全部快遞與包裹市場比重分別為9.8%、85.3%、4.9%。

  單票收入方面,順豐和通達系單票收入的差異源於業務定位的不同:順豐以商務件等中高端市場為主,以產品的時效性和安全性為主要賣點,客戶價格彈性較低;而通達系以電商件為主,以加盟制為主,單票收入中僅包含面單費、中轉、部分含派送費。

  從單票收入看,通達系單票收入依舊處於下降趨勢。 2020年可比單票收入同比提升的有順豐、百世和申通,圓通、中通和韻達則同比下降,但中通和韻達通過單價的下調獲得了市占率同比提升 1%+。

  在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的帶動下,規模日益增長的線上經濟給快遞行業帶來了相當大的增量市場。2020年快遞行業主要增長驅動力不會發生太大變化,整個行業仍將維持較高的景氣度。

  2020年1月4日,2021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總結回顧了2020年工作,並對今年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總量共2.1萬億元,郵政業業務收入共1.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4%和14.1%,其中快遞業務收入8750億元,同比增長了16.7%。對新增社會就業超20萬人以上,網絡零售額達10萬億元以上。

  在此預期之下,快遞行業也早早奏響了新一年的競爭序曲。12月28日,圓通速遞、申通快遞相繼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兩家公司將在2021年春節期間(2月4日至2月19日),維持正常的營運。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快遞企業「春節不打烊」計劃已經覆蓋全部「通達系」企業以及德邦、極兔等快遞公司,且今年的「春節不打烊」計劃不僅啟動時間早,時間跨度也大。有快遞企業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儘管往年通達系快遞企業都會保留一些運力來維持春節期間網點的運轉,但今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打烊」,聯動性、時效性更有保障。

  在新冠疫情防控仍在持續的背景下,預計年貨採購將會為電商平台帶來年初的第一波訂單高峰,今年更多的電商快遞公司紛紛加入「春節不打烊」陣營,在保障消費者的年貨寄遞需求的同時,揭開新年度行業競爭的序幕。

  但「價格戰」依舊是決定今年快遞行業走向的關鍵因素。「目前快遞行業價格戰總體可控,但並不排除大規模價格戰,侵蝕上市公司利潤。」安信證券指出,快遞行業價格競爭超出市場預期是一大風險。

  作為自復產復工以來貫穿至年末的現象,「價格戰」成為體現快遞行業競爭是否惡化的重要信號。目前,「價格戰」已經接近行業承受力的下限,若延續,將不利於快遞行業平穩有序發展。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快遞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