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每一年的618和雙11都是消費行業的大日子,優惠力度很大,許多消費者會在這個期間買任何產品。消費者購買力度增長,投訴電話也隨之增長了。
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消費市場產生較大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消費市場持續穩步回升。1-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速為4.4%。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189997億元,增長22.2%。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2022年6月我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為32552億元,同比增長12%,兩年平均增長4.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為5034億元,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長5.5%。
按消費類型分,2022年6月我國商品零售為33663億元,同比增長11.2%,兩年平均增長5.4%;餐飲收入為3923億元,同比增長20.2%,兩年平均增長1%。
按零售業態分,2022年1-6月我國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便利店、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2%、17.4%、29.5%、24.6%和32.4%。
6月3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布數據,數據指出,今年「6·18」期間「消費維權」類信息主要集中在產品質量、快遞配送、價格促銷和直播帶貨四個方面。此外,無論是平台還是消費者都越發理性,前者小步快跑要「留量」,後者的「理性種草」逐漸走向常態。
在產品質量方面,「產品質量」類信息達到776701條。「快遞配送」類信息590055條,6月13日達到峰值。其中,免費送貨上門的貨品重量無明確約定的問題,引發討論熱度相對較高。在價格促銷方面,「價格」類負面信息達到296040條,先漲價後打折的虛假促銷行為是主要的輿情關注點。
在直播帶貨方面,中消協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237115條。6月18日以後輿情信息量開始增多,6月20日達到階段性峰值。相關的農產品帶貨直播正考驗消費者忍受限度。
在信息傳播渠道上,「618」期間「消費維權」類信息傳播渠道主要有微博、客戶端、視頻、微信、網站、互動論壇、數字報等。其中,微博信息量最高,占比45.53%;其次是客戶端,信息量占比25.31%;第三是視頻,信息量占比11.36%。
從長遠來看,2022年「618」輿情不同意見主體積極理性、多元競合的正向呈現,集中反映的仍是消費信心不斷恢復、消費意願不斷提升過程中的階段性問題。
未來的每一年,中國消費者協會依然會發布每一年618的投訴數據。通過數據看我們國家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環境是否變得更好還是變得更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