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餐飲行業7月市場狀況有所改善,2022年消費有望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目前大市場行情不好,我國餐飲加強對消費市場的研判,未來餐飲行業仍有很大市場空間。
北京市商務局7月17日消息,為加快北京全市餐飲消費回暖,根據北京消費季活動總體安排,北京市18日起面向全市消費者發放餐飲消費券,由政府和提供餐飲類服務的平台企業共同出資,推出外賣類、到店類、養老助殘類三種消費券累計1億元。
據2022-2027年中國餐飲業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悉,本次餐飲消費券從7月18日開始,每天上午10點發放。外賣及堂食券設置兩種面額,分別為15元券(消費滿50元減15元)、30元券(消費滿100元減30元),適用於在北京的消費者;養老助殘專屬消費券針對老年群體客單價低、使用手機不便、到店堂食及自提為主等情況,設置持養老助殘卡到店消費即享「滿15元減5元」優惠。參與本次活動的平台和商戶可結合實際疊加更多優惠。
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首批餐飲消費券將通過建行生活、美團、餓了麼等平台發放,消費者可登錄相關平台領券。京東、銀聯等平台也將陸續啟動發放消費券。每人在每個平台可領取1個外賣消費券包和1個到店消費券包(可堂食或自提),單日最多可領取2個券包共4張消費券,單張消費券限領1次,限當日使用,未核銷使用的消費券於當日23點59分59秒過期失效。
記者梳理髮現,多地掀起促消費熱潮,深圳、上海、北京、天津、青島、杭州、瀋陽等多個城市相繼出台促消費、穩經濟的相關政策,包括發放消費券、現金補貼、放寬限購、減免稅費等舉措。
儘管消費恢復還面臨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場景受限等制約因素,但我國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模式創新的趨勢不會改變,加之社會保障不斷完善,穩就業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我國消費有望持續恢復。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餐飲、娛樂、旅遊等服務類消費將逐步恢復,三季度消費會明顯改善。
中國餐飲市場連鎖化進程不斷加速,美團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連鎖化率從13%提高到18%,兩年增長了5個百分點。其中,連鎖品牌門店數漲幅最高的區間為3-10家店,同比增長了23%;其次是11-100家店和5001-10000家店區間,年增長分別達到了16.8%和16%。
同時,從不同規模區間的連鎖門店數增長情況來看,中國餐飲連鎖化正在呈現出兩頭活躍的U型發展態勢:頭部品牌持續衝擊萬店規模,小規模的連鎖品牌開始如雨後春筍在各地出現。在數位化管理工具的支持下,一些地方的優秀中小餐飲經營者開始探索小規模連鎖的經營模式,以求在疫情後進一步擴大門店優勢。
另外,伴隨理性消費常態化,性價比高的小吃小喝正在流行,也成為中國連鎖加盟風口。2021年連鎖門店品類分布中,小吃快餐門店數占比達51.7%,穩居門店數榜首;茶飲門店位居第二位,占比超過14%。
值得一提的是,茶飲品類的連鎖化率連續三年保持高位,截至2021年,該品類連鎖化率已突破40%。從品類連鎖化規模看,茶飲類5000家至萬店規模連鎖加盟門店數占比三年翻了近兩番,茶飲品牌有望率先跑出更多萬店連鎖。
餐飲行業因疫情受重大衝擊,2022年相關利好消費政策落地見效。我國快餐市場發展速度驚人主要原因是隨著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日益提升,我國外出就餐的文化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不斷滲透。
以上就是餐飲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