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能源變革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光伏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提質增效的關鍵轉折期。儘管近年來光伏技術持續突破並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核心力量,但產業鏈競爭格局、市場機制完善等深層次問題仍制約行業發展潛力。近日在京召開的行業研討會上釋放出明確信號:通過政策體系重構與技術創新協同,中國光伏產業將加速構建可持續發展新範式。
此次研討會釋放出光伏行業政策體系全面升級的重要信號: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優化市場競爭環境、完善全鏈條標準體系,中國光伏產業將在"量質並進"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突破。隨著分布式開發機制創新與退役管理等配套政策的落地,光伏不僅將繼續引領可再生能源革命,更將成為推動能源轉型和經濟結構升級的核心引擎。
當前光伏製造業面臨產能過剩與技術疊代並存的局面,產業鏈環節競爭呈現同質化加劇態勢。會議強調需系統性解決"內卷式競爭"問題,通過政策引導優化產業布局,推動企業從單純成本競爭轉向核心技術研發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建設。國家相關部門正聯合制定專項措施,重點支持高效電池技術、智能運維體系等創新方向,為行業良性發展構建制度保障。
圍繞2030年碳達峰目標,"十四五"收官之際已啟動"十五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研究。新周期政策將強化光伏與風電、儲能等能源形式的集成發展能力,通過頂層設計推動多能互補系統建設。據透露,規劃方案將包含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管理規範,重點完善退役設備回收處理標準體系,預計2025年前形成覆蓋技術疊代、產能置換和循環經濟的完整制度框架。
為破除新能源市場化進程中的區域壁壘,國家能源局將指導各地制定差異化電力市場實施細則,重點解決分布式光伏併網消納難題。會議透露,即將出台的配套政策將聚焦三個核心方向:一是建立適應分布式特點的交易機制,二是完善綠電認證與碳足跡追蹤系統,三是優化戶用光伏補貼退坡後的接續支持措施。這些舉措旨在打通"就近開發就地消納"的綠色能源循環通道。
針對存量光伏電站效率衰減和設備老化問題,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升級改造管理辦法,明確組件更換、系統擴容等技術路徑的技術經濟性評估標準。此舉將激活超過200GW的既有裝機市場潛力,預計到2030年可帶動超千億元級關聯產業投資,同時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關鍵支撐。
總結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