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晶片製造工藝向更精密、高效演進的背景下,半導體設備廠商正面臨技術升級與創新應用的雙重考驗。作為產業鏈核心環節,半導體設備企業通過材料研發、工藝優化和智能化手段不斷突破製程瓶頸,推動晶片性能提升。近期在Semicon China大會上,國內廠商新凱來展示了其覆蓋刻蝕、沉積、檢測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進展,並引發資本市場對國產供應鏈的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半導體設備是晶片製造的基礎支撐,隨著電晶體尺寸微縮至納米級,傳統工藝面臨材料兼容性差、台階覆蓋率不足等挑戰。新凱來通過開發多重圖形曝光技術,在介質薄膜沉積環節實現了高選擇比和均勻性的突破。其研發的物理量測與光學檢測裝備,可精準控制刻蝕過程中的自由基分布,解決光刻技術難以應對的立體結構製造問題。這種非傳統工藝路徑有效緩解了先進位程中因尺寸縮小帶來的RC延遲難題。
在金屬互連與氣相沉積領域,新凱來提出三大核心解決方案:開發新型低介電常數材料以降低信號干擾;通過自對準技術減少光刻工序複雜度;利用選擇性CVD沉積提升關鍵尺寸精度。這些技術創新雖導致工藝流程增加約20%,但通過優化設備的動態控制能力實現平衡——例如將氣體切換響應速度提高至毫秒級,並建立更穩定的腔體環境調控系統,從而保障良率穩定性和工藝窗口擴展空間。
為應對先進位程對工藝精度的要求,新凱來引入人工智慧算法進行全流程調優。其自主開發的仿真軟體覆蓋從原子級物理模型到反應機理模擬,可預測設備運行中的複雜化學反應路徑。通過硬體架構革新和算法優化的雙輪驅動,公司實現了等離子體參數控制誤差降低至0.1%以內,並成功將部分工藝步驟的時間成本壓縮30%以上。這種軟硬協同策略正成為其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優勢。
行業數據顯示,儘管中國在2025年對新計算晶片製造設備的投資同比有所下降,但預計仍將達380億美元規模,持續領跑全球市場。到2026年,人工智慧相關晶片製造投資的增長將推動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再擴大18%,突破1300億美元大關。
綜上所述,半導體設備廠商正通過技術創新與工藝優化應對先進位程挑戰,在介質沉積、金屬互連等關鍵環節實現技術突圍。隨著智能化工具的深度應用和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國產設備企業有望在晶片製造升級浪潮中占據更重要的戰略地位。全球產業鏈對高精度裝備的需求增長,將為行業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