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安徽自貿試驗區界首聯動創新區近日迎來一項重要改革:全省首個縣域級電子口岸合作制卡代理點正式啟用。這一舉措通過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整合多方數據資源,為當地外貿企業提供"家門口"的數位化通關服務,標誌著區域營商環境建設取得新突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子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過去縣域外貿企業辦理電子口岸卡需往返市區,耗時約1天且涉及郵寄費用。如今在界首本地即可完成入網申請、證書申領等全流程業務,單次辦理僅需十分鐘。據測算,該服務每年可為轄區內外貿企業節省人力交通成本超百萬元,有效緩解"路程遠、時間長"的經營痛點。
代理點依託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合肥分中心的技術支持,實現線上審批與線下制卡無縫銜接。通過海關、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的數據共享機制,企業不僅能快速獲取電子口岸卡(即"共享盾"),還可同步享受跨境結算、外匯管理等一站式金融服務。這種"數據跑腿替代人員跑路"的模式,使業務辦理效率提升90%以上。
阜陽海關創新性地將代理點與遠程屬地查檢、原產地證書智能審核等便利化措施聯動實施。企業既能在本地完成出口貨物查驗,又能通過電子口岸系統在線申領優惠原產地證明,兩項業務協同可使單票出口通關時間縮短30%。這種政策集成效應預計帶動區域外貿規模年增長15%,進一步激活縣域開放型經濟活力。
作為皖北工業重鎮,界首市現有外資企業超百家,電子口岸服務下沉恰逢其時。該代理點的設立不僅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更打通了"數據孤島",為構建跨境貿易全鏈條服務體系奠定基礎。未來隨著更多數位化改革舉措落地,縣域外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將獲得持續提升。
此次縣域級電子口岸合作制卡代理點的成功運行,標誌著安徽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政務服務前移、數據資源互通和政策紅利共享,這一模式正在重塑區域營商環境,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插上數位化翅膀,在更大範圍釋放開放發展的制度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