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效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科技部及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銀行業保險業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通過強化銀行、保險與創業投資等機構的深度合作機制,推動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向專業化、多元化方向升級。這一政策旨在引導金融機構精準對接科技創新企業需求,形成「資金技術市場」全鏈條支持網絡。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保險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方案明確要求銀行機構與資產管理機構、創業投資基金等建立常態化信息共享和項目推介渠道,重點探索「貸款+外部直投」的業務模式。通過篩選優質被投企業進行信貸傾斜,形成風險共擔的金融服務閉環。這種合作不僅拓寬了科創企業的融資渠道,還有效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持續性支持。
銀行機構被鼓勵與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開展全生命周期合作,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需求定製差異化金融方案。例如,在初創期通過信用貸款提供啟動資金,在成長期引入直投增強資本實力,成熟期則藉助供應鏈金融優化運營效率。這種分階段、多維度的協作模式,能夠更精準匹配科技企業的融資痛點。
保險機構被引導以市場化方式通過股權直投、優先股、可轉債等多元化工具支持創業投資機構,重點發展具備耐心資本特性的長周期產品。此舉不僅能緩解早期科創項目融資難問題,還能通過風險分散機制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形成「投資孵化退出」的良性循環。政策特別強調保險資金要聚焦國家戰略領域,如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等,發揮其跨周期調節功能。
方案提出建立科技金融專項統計監測體系和容錯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資源傾斜力度。同時要求地方政府通過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為銀保機構與創投主體的合作提供制度護航。
該實施方案的出台標誌著我國科技金融服務邁入新階段。通過銀行信貸與資本市場的有機銜接,保險資金與創業投資的風險共擔機制,以及政策引導與市場運作的平衡發展,將有效破解科創企業融資瓶頸,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未來,這種多方協同的金融創新模式有望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