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機械 資訊詳情
電動化浪潮推動低空經濟崛起:新型航空器商業化進程加速
 航空器 2025-04-02 15:03:42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我國低空經濟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隨著政策支持體系逐步完善與核心技術突破,以電動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新型航空器加速落地,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1.5萬億元。從初級飛行培訓到城市空中交通,各類場景應用全面鋪開,標誌著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已進入商業化運營新階段。

  一、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 催生萬億級產業藍海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航空器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背景下,低空經濟正經歷從試點探索向全域落地的關鍵轉型。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低空經濟"納入規劃體系後,各地加速推進空域改革試點,為航空器商業化應用開闢通道。行業數據顯示,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而國際研究機構的測算顯示,全球城市空中交通無人機數量將在2030年達到1.2萬架,至2050年更將增長至近十萬架規模。

  二、電動航空器實現三大跨越 樹立商業化新標杆

  近期行業創新成果密集落地:某領先企業率先取得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資質,另一頭部廠商則完成國內首款新能源輕型運動飛機的批量交付。其中RX1EA機型作為中國首獲適航認證的電動固定翼飛機,實現核心部件100%國產化,並已斬獲近60架確定訂單、千餘意向訂單,標誌著我國電動航空器正式邁入規模化商用階段。

  三、產品矩陣梯度布局 構建全場景應用生態

  相關企業正通過差異化產品組合搶占市場先機:基礎款電動固定翼飛機承擔飛行培訓等初級應用場景;中端eVTOL機型已在景區接駁等封閉場景展開試點;未來傾轉旋翼飛行器將作為城市空中交通主力,形成"教學體驗運輸"的完整發展路徑。這種梯度布局策略既符合技術成熟度曲線,也契合市場需求培育規律。

  四、核心技術突破與瓶頸待解 推動產業持續進化

  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使電動航空器續航能力突破400公里瓶頸,但城市空域適航性仍受噪音控制制約;低空交通管理系統建設滯後於硬體發展速度。行業分析顯示,當技術疊代與基礎設施完善形成共振時,預計到2030年我國將建成覆蓋主要城市群的立體交通網絡。

  總結來看,電動航空器正成為激活低空經濟的核心引擎。從政策扶持到市場驗證、從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全產業鏈協同效應持續顯現。隨著適航認證體系完善和基礎設施配套提速,這場"天空革命"不僅重塑城市空間格局,更將培育出消費新業態與產業新增長極,在全球經濟版圖中開闢嶄新賽道。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航空器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