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工業和信息化部於4月3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全國電子信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業會議,圍繞統籌安全與發展、加快產業轉型等核心議題展開部署。當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背景下,我國正通過強化關鍵領域技術攻關、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等方式,構建電子信息製造新發展格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會議明確將集成電路作為戰略突破口,要求聚焦基礎電子元器件與整機系統聯動發展。通過完善國產化替代路徑和提升高端晶片自主供給能力,力爭在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同時強調要統籌產業鏈上下遊資源,推動設計、製造、封測等環節協同創新,確保供應鏈安全可控。
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被列為重要任務,會議提出要全面推進生產設備聯網化、生產流程數位化和管理決策智慧化。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與大數據分析應用,推動企業運營效率提升30%以上。重點支持5G通信設備、智能終端等整機系統升級,並探索元宇宙、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場景落地。
在新興產業布局方面,會議要求圍繞集成電路設計工具、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前瞻布局。計劃到2025年,在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等細分領域形成10個以上產業集群。同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度至8%以上,通過"揭榜掛帥"機制突破關鍵共性技術。
針對"十五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明確將重點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力爭單位產值能耗年均下降5%。在政策創新方面,提出建立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優化行業標準認證體系,並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通過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推動產業鏈全球化布局與本地化適配。
會議強調要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院校支撐的創新生態,計劃到2025年建成15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在區域協同方面,將支持中西部地區建設特色產業基地,通過"東數西算"工程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同時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技術標準對接,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此次會議為電子信息製造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通過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加速數位化轉型和構建開放合作生態等舉措,我國有望在2025年前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未來三年將重點突破集成電路等領域"卡脖子"問題,在確保產業鏈安全的同時,培育出更多世界級企業和產業集群,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