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成本控制壓力與AI技術變革的雙重驅動下,證券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度調整。面對信息技術(IT)領域的持續高投入需求,頭部券商與中小機構選擇路徑開始顯現差異:部分機構在資金和人力上收縮戰線,另一些則逆勢加碼布局前沿科技賽道。數據顯示,2024年上市券商年報中呈現的分化態勢,折射出行業對技術投資效率提升的迫切訴求。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券商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據已披露數據統計,在20家公布信息技術投入金額的券商中,華泰證券以24.48億元位居首位,但較上年減少5.04%,成為繼2023年後連續第二年縮減投入的頭部機構。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等均保持超12億元規模投入,但行業兩極分化趨勢顯著:
資金收縮陣營:華泰證券、中金公司兩年累計分別減少2.76億和3.21億元投入;華安證券同比削減24.76%,中原證券下降13.07%。
逆勢擴張力量:光大證券信息技術支出同比增長超20%,紅塔證券與南京證券增幅均超10%,中小機構試圖通過技術追趕搶占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前五強(華泰、國君、中金等)合計投入規模占比達43.8%,頭部集中效應仍在延續,但增速放緩趨勢已成共識。
在16家披露數據的券商中,招商證券以2200人信息技術團隊穩居首位,同比增幅達14.76%,展現出對技術人才的戰略重視。但行業整體呈現"冰火兩重天"態勢:
擴編主力:除招商外,中信證券維持近2000人規模,中金公司人員數量微增1.4%。
精簡陣營:中信建投信息技術部門減員超270人(降幅20%),國海證券相關崗位縮減逾10%,部分機構通過組織架構調整提升人均效能。
數據顯示,目前半數以上券商在信息技術人員配置上選擇收縮,這與行業整體降本增效目標高度契合,但頭部機構仍維持適度擴張以爭奪技術高地。
儘管資金和人力投入出現分化,但在AI大模型領域券商普遍加大資源傾斜:11家上市券商年報顯示已實現垂類場景突破。行業領先者通過構建三位一體的大模型平台,在投研分析、智能客服、投行合規等核心業務環節完成初步應用。例如某頭部機構落地43個應用場景,另一機構則成為首個將大模型全面融入客戶服務的券商。
這種技術投入方向轉變背後,是行業對成本效益的重新考量:通過構建垂直領域專用模型,可同時降低算力消耗與人力依賴。有券商在年報中強調,未來需在"燒錢式研發"與商業轉化效率間尋求平衡點。
總結展望
當前證券業正處於技術投入的關鍵轉折期:頭部機構在保持規模優勢的同時審慎控制成本增速,中小機構則通過差異化布局追趕;人員配置從單純擴張轉向效能提升;AI大模型的場景化應用標誌著技術投資進入"精準賦能"新階段。如何在控制支出與把握科技紅利間找到最優解,將成為決定券商未來競爭力的核心命題。隨著行業數位化轉型向縱深推進,資源配置策略的持續優化將成為下一階段競爭的關鍵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