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供需格局分化下的轉型機遇與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煉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一季度,我國煉油行業在宏觀經濟波動中呈現"總量趨穩、結構優化"特徵。儘管傳統成品油消費面臨新能源替代壓力,但煉化一體化項目加速落地帶動高附加值產品產量提升,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國際油價震盪下行與國內需求復甦形成雙重變量,在二季度出行旺季和檢修季疊加背景下,行業正通過產能調整與市場策略應對複雜環境變化。
2025年一季度,WTI原油均價71.42美元/桶,同比降7.15%;布倫特均價74.92美元/桶,同比下滑8.41%,形成高位震盪下行趨勢。受此影響,國內14類煉油產品價格呈現分化:石油焦以60.23%的環比漲幅領漲,而MTBE因供應過剩同比下跌12.62%。國際油價與國內煉化產品的強相關性凸顯,原油成本端波動持續傳導至成品市場。
不同類型煉廠利潤分化顯著:芳烴型煉廠以401元/噸的平均利潤保持領先,傳統煉油型則結束連續虧損實現18元/噸的小幅盈利。汽油裂解價差同比提升200元/噸,柴油裂解價差增長100150元/噸區間,反映成品油市場供需關係改善。儘管國際油價走低壓縮利潤空間,但國內需求回暖對沖了部分壓力。
截至一季度末,全國煉油一次加工能力達9.2億噸/年,山東裕龍石化新增千萬噸級裝置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供應端呈現"優勝劣汰"特徵:渣油加氫產能增速5.08%創歷史新高,而延遲焦化產能逆市收縮0.72%。受檢修季提前影響,一季度一次煉油裝置損失量達1395萬噸,同比激增84%,開工率降至75.55%。
MTBE以26.9%的產量增幅成為唯一同比增長的產品,受益於價格優勢和出口拉動;而瀝青消費量同比下降超15%,受基建資金制約明顯。汽油麵臨新能源汽車40.3%滲透率衝擊,柴油因LNG替代加速陷入庫存高位困境。新興領域需求增長顯著:石油焦在負極材料市場的應用推動其表觀消費量逆勢微增。
成品油綜合庫存在48.96%的中性水平下出現結構性分化:汽油去庫存成效明顯(社會庫存率15.53%),柴油因需求疲軟和出口受阻推高庫存至63.96%,刷新歷史峰值。煤油在航空出行回暖預期下維持61.40%的合理區間,反映行業供需調整的精細化特徵。
預計二季度煉油產能將新增1700萬噸/年,但檢修季帶來的1900萬噸原料損失或形成供給缺口。汽油、柴油需求在出行旺季帶動下環比改善,航空煤油消費有望轉正增長。國際油價6575美元/桶的波動區間將支撐裂解價差維持高位,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
總結
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我國煉油行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傳統產能加速淘汰與新興領域需求爆發並存,國際油價波動與國內政策導向交織影響市場走向。二季度在供需雙向修復的預期下,煉廠需通過靈活調整加工負荷、優化產品結構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風險。行業整體將延續"總量趨穩、效益向好"的發展態勢,在結構性調整中尋找新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