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能源其它 資訊詳情
煉油供需不匹配致產能過剩 海外市場拓展需藉助國家政策
 煉油 2017-01-01 17:21:58

近日,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以「三桶油」為代表的石油企業是國有企業的重要一環。但是從內部看,國有石油企業正處在改革的「陣痛期」中;從外部環境看,以山東地煉抱團、浙江石油成立為代表,一些新石油巨頭對市場正虎視眈眈。

煉油供需不匹配致產能過剩嚴重

需求增長是全球煉油能力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00至2014年間,時有出現的成品油資源短缺,推動了大批煉廠的規劃和建設。2016年和2017年的成品油產量同比增速分別為3.1%和3.4%。不過,由於供給側和需求側時間上的不匹配,供需差逐漸擴大,引起產能過剩問題。從供需差來看,2015年,中國成品油需求總量約為3.2億噸,同期產量約為3.4億噸,供需差為2163.1萬噸,2016年增加至3546.5萬噸,2017年預計將進一步擴大至4043萬噸。

目前,國內煉油能力達到7.5億噸/年。根據目前的成品油需求水平,假設成品油收率為65%,開工率採用世界平均開工率水平80%,目前中國合理配置煉油能力應為6.2億噸/年,由此推算過剩能力約為1.3億噸/年。到2020年,綜合考慮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汽車保有量、天然氣及電動汽車替代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預計國內成品油需求量將達到3.7億噸,屆時合理配置的煉油能力應為7.1億噸/年。

2017-2022年中國煉油工業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在新增產能和淘汰落後產能的共同作用下,預期國內一次加工能力將增加至8.2億噸/年左右,在目前水平上淨增約7000萬噸/年,由此推算國內過剩能力將在1.1億噸/年左右,較目前過剩水平適當減緩。

煉油供需不匹配致產能過剩 海外市場拓展需藉助國家政策

海外市場的拓展需藉助國家政策

隨著國家戰略的實施,中石油加緊步伐在海外開拓市場。目前,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19個國家擁有49個油氣合作項目。

依託國家政策,中石油的海外業務獲得了一次飛躍。在今年5月,中石油對外表示,在兩天內將簽訂價值200億美元的合約,其中包括與沙特阿美合作興建雲南煉油廠、涉資40億美元的亞塞拜然天然氣項目、俄羅斯燃氣發電廠等項目。

在國有石油企業主動走向海外市場的同時,海外油氣大國也向中企拋出了橄欖枝。

今年2月,阿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陸上最大的油田宣布將8%的權益出售給中石油。就該油田目前年產8000萬噸的產量來看,這將給中石油每年帶來640萬噸的權益產量和相應分紅。

作為國有石油企業的另一龍頭,中石化的海外業務也表現突出。近年來,中石化對外合作投資金額近千億美元,建成了埃及阿帕奇項目、沙特延布煉廠等一系列「王牌工程」。

得益於常年的實力積累,國有石油企業在海外已經打造出口碑和品牌形象,這為下一步擴大海外投資打下了基礎。

同時,隨著國家大戰略的推進,國有企業尤其是石油企業成為中企走出去的領頭軍,海外市場也將成為石油國企的下一個主要陣地。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煉油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