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交通 資訊詳情
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新規出台 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交通 2025-04-15 15:07:41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城市交通系統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益凸顯。為統籌協調交通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生態環境部針對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環境管理需求,啟動國家生態環境標準《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制定工作,旨在通過科學評估手段推動交通系統向高效化、綠色化轉型。這一舉措將填補我國在綜合性交通規劃環評領域的技術規範空白,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一、現有規劃環評體系亟待完善

  當前我國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涉及鐵路、公路、航空等多類運輸方式,其環境影響具有跨區域、多介質的特點。但已有的專項規劃環評導則對複雜交通網絡的指導作用有限,尤其在溫室氣體排放評估和綠色低碳理念融合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部分地方開展的交通規劃環評文件未能有效銜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導致規劃實施後可能出現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態敏感區受威脅等問題。

  二、新規構建系統性評價指標體系

  徵求意見稿提出建立包含四大類20餘項核心指標的綜合評估框架:環境質量指標涵蓋大氣、聲學及水體污染控制;生態保護指標聚焦生態格局完整性與敏感區保護;環境管理指標強調風險防控和數位技術應用;資源利用指標則重點規範土地和綠地集約化使用。該體系通過量化標準強化規劃約束力,例如明確要求將交通建設空間管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推動形成"軌道+慢行"的低碳出行結構。

  三、多維度推進綠色交通體系建設

  針對交通領域作為我國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特點,新規明確了四大實施路徑:優先保障公交專用道等綠色基礎設施用地供給;通過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品質將綠色交通分擔率提高至合理區間;運用差別化交通需求管理抑制機動車過快增長;建立基於大數據的碳排放動態監測平台。這些措施將有效銜接"雙碳"戰略目標,預計可使城市交通系統單位周轉量能耗降低15%20%。

  四、強化規劃環評與實施監管聯動

  編制組特別強調要構建"評價反饋優化"閉環機制:在規劃制定階段通過情景模擬預判環境風險;在方案比選中引入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在實施過程中建立動態跟蹤評估制度。同時要求各地結合地域特色開展技術方法創新,如針對港口城市研究多式聯運碳排放核算模型,或為山地城市設計生態廊道避讓算法。

  總結來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出台標誌著我國在交通與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領域邁出重要一步。通過建立系統化的評估指標、強化綠色低碳導向、完善全過程管理機制,新規將有效提升交通規劃科學性,推動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環境友好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未來隨著該標準的全面實施,城市交通網絡將在保障出行需求的同時,切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交通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