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響應"雙碳"戰略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與能源局聯合發布《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標誌著我國火電行業正式進入系統性升級階段。通過清潔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調節和智能運行四大核心指標體系的構建,將推動現役機組改造與新建機組高標準建設協同發展,加速新型電力系統的形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火電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最新實施方案要求,我國將建立涵蓋清潔降碳、安全可靠性、高效調節能力及智能化水平的技術指標體系。這一框架特別強調"三改聯動"經驗的深化應用,計劃在20252027年間推進現役機組升級改造工程,並通過試點示範項目探索新建機組技術標準。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煤電裝機雖僅占總發電量的40%,卻支撐著60%的電力供應、70%的頂峰能力和80%的系統調節能力,凸顯其作為能源安全基石的重要地位。
實施方案明確將度電碳排放強度作為試點示範的量化考核指標,在不強制全面改造的前提下鼓勵現役機組推進低碳技術應用,同時要求新建項目預留改造空間並支持同步實施低碳建設。這一策略既保障了能源供應穩定性,又為行業綠色轉型留出彈性空間。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潔煤電體系,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較十年前下降超90%,印證了技術升級的顯著成效。
行業數據顯示,全國現存火電相關企業達4058家,其中遼寧(1423家)、山東(1047家)和江蘇(179家)占據區域分布前三甲。近五年成立的企業占比接近五成,但新設企業數量呈現明顯收縮態勢,反映出行業整合趨勢的加強。當前火電靈活性改造市場需求旺盛,預計每年將釋放超百億元市場空間,尤其在智能控制系統、碳捕集技術等領域蘊含巨大發展潛力。
作為我國冬季採暖和工業用熱的主要熱源支撐,煤電在保障民生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實施方案特別強調安全可靠性的提升要求,在推進清潔化轉型的同時確保電力系統穩定運行。行業風險數據顯示,現存火電企業中存在司法案件的比例達14.16%,提示需加強合規管理以應對轉型過程中的法律挑戰。
總結來看,《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的實施標誌著我國在能源革命關鍵領域邁出了實質步伐。通過技術指標體系重構、低碳化改造推進和產業鏈協同創新,煤電行業將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上實現綠色蛻變,為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提供堅實支撐,同時培育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技術服務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