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人工智慧技術加速滲透產業變革的當下,高質量的數據作為驅動算法創新與模型進化的核心要素,正成為各國競逐智能時代的戰略支點。近日,深圳市龍崗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數據聚合服務中心正式發布,標誌著該區以數據要素為突破口,全面構建智能產業新生態的戰略布局進入實質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全國工業百強區之首的深圳龍崗,在"All in AI"戰略框架下,聯合多方力量打造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數據聚合服務中心。這一平台聚焦具身智能領域發展痛點——如行業標準缺失、採集效率低下等,通過整合算力資源、標註服務和多模態語料庫,構建起高質量數據集生產體系。目前已匯聚40餘家數據供應商及20家服務商,累計輸出超1500個覆蓋7種模態的高質量數據集,為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發與場景落地提供關鍵支撐。
該中心通過六大核心模塊建設(數據生產、標註加工、質量評估等),系統性解決數據要素流通中的核心矛盾。在具身智能領域,重點突破多源異構數據整合難題,建立從採集到應用的全鏈條標準規範。例如針對跨境電商企業需求,開發多語種商品圖片資料庫;面向低碳產業布局,構建碳管理知識庫和行業數據集,推動公共數據與產業場景深度融合。
採用"3+N"開放合作模式(基礎運營方+產業鏈企業),中心已吸引多家頭部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市場化機制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既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高質量語料資源,又助力龍頭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如在機器人感知能力優化領域,依託標準化數據集訓練模型,可使設備場景適配效率提升40%以上。
中心不僅聚焦智能硬體研發,更通過"數據+產業"雙向賦能實現價值外溢。在數字內容生產領域激活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在綠色製造環節構建碳足跡可信數據空間,形成"基礎研究數據供給場景驗證商業轉化"的完整生態閉環。預計到2025年,將帶動龍崗區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深圳龍崗區正以數據聚合為支點,撬動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生態的全面升級。當標準化數據要素與區域產業集群形成共振效應時,不僅將重塑"中國製造"的技術底座,更將為中國在全球智能革命中搶占制高點提供鮮活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