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銀行 資訊詳情
銀行信用卡業務:從擴張到精耕的轉型之路
 銀行 2025-04-23 08:25:0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中國信用卡市場經歷了從高速增長到存量競爭的深刻轉變。曾經依靠規模擴張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行業正面臨流通卡規模收縮、交易額下降、不良率上升等多重挑戰。在此背景下,銀行信用卡業務正加速向精細化運營轉型,從業者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職業壓力。

  一、信用卡行業的黃金年代:規模擴張與「人海戰術」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銀行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10年至2020年是中國信用卡行業的「狂飆年代」。十年間,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從2.3億張激增至7.78億張,實現了超3倍的增長。這一時期,銀行普遍採用「人海戰術」,通過設立分中心和大量鋪設地推團隊來推動發卡量增長。傳統的地推模式,如鋪攤點、陌拜掃樓、商場駐點等,成為獲客的主要方式。行業沉浸在跑馬圈地的狂熱氛圍中,信用卡分中心規模迅速擴張,團隊人數大幅增加。

  以某國有大行為例,其信用卡分中心在2020年前後一度擴張至10個組,客戶經理月均發卡量可達60張,高產者甚至能發出200張卡,月獎金高達2萬餘元。與此同時,線上獲客也成為重要渠道。2017年,浦發銀行通過與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合作,信用卡線上獲客新增客戶占比達到70%以上。各大銀行紛紛推出聯名信用卡,藉助網際網路平台的流量優勢,迅速擴大市場份額。例如,招商銀行推出的「王者榮耀聯名信用卡」在半年內發卡量突破百萬張。

  二、行業拐點顯現:從擴張到收縮的陣痛

  2022年四季度,中國信用卡發卡量達到8.07億張的峰值後,行業拐點顯現,連續9個季度呈下滑態勢,市場趨於飽和。與此同時,監管政策也在收緊。2022年7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要求,不得以發卡數量、客戶數量等作為考核指標,睡眠信用卡占比不得超過20%。這一政策直指行業粗放發展模式,倒逼銀行從追求規模轉向精細化運營。

  行業收縮直接衝擊了從業者的生存狀態。信用卡分中心關停、團隊裁撤成為常態。以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為例,2025年開年以來,已陸續關閉貴陽、南昌、深圳、蘭州等11個分中心。某國有大行信用卡分中心的團隊規模從巔峰時期的100餘人縮減至30餘人,人員流失幅度近七成。從業者面臨減員降薪的困境,部分員工甚至出現「貼錢上班」的情況。為了完成考核,一些信用卡卡員不得不自掏腰包支付禮品費、駐點費等,實際收入大幅縮水。

  三、聯名卡的「滑鐵盧」:從攬客利器到停發潮

  曾經作為攬客利器的聯名信用卡,也在行業轉型中遭遇「滑鐵盧」。2025年,至少有7家國有大行或股份制銀行宣布停發旗下聯名信用卡產品。其中,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一次性停發14款信用卡產品,其中13款為聯名卡;交通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等也接連停發多款聯名卡。聯名卡的停發,表面上是合同到期或成本控制的結果,但核心原因在於其權益的局限性已無法帶動新增發卡量。

  在存量經營時代,銀行需要集中精力研發核心信用卡產品,而非繼續採用多卡種經營的廣撒網模式。聯名卡的停發,標誌著信用卡行業正從「跑馬圈地」轉向「精耕細作」。

  四、精細化運營:信用卡行業的新方向

  隨著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信用卡業務的經營導向已發生根本性變化。銀行更多聚焦於營收、利潤等企業留存收益,而非單純追求發卡量。「風險引領、價值導向、降本增效、綜合經營」成為新的發展指南。信用卡機構正通過數位化轉型、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服務質量等方式,探索精細化運營的新路徑。

  例如,部分銀行開始推出定製化信用卡產品,針對不同客群提供差異化權益,以提升客戶粘性和活躍度。同時,銀行也在加強風險控制,優化信用卡審批流程,降低不良率。此外,信用卡業務與地方分行的業務條線逐步融合,分中心模式逐漸被取代,進一步推動降本增效。

  中國信用卡行業正經歷從高速擴張到精細化運營的深刻轉型。曾經的「人海戰術」和聯名卡攬客模式已難以為繼,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銀行更多聚焦於風險控制、價值創造和降本增效。對於從業者而言,這一轉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儘管陣痛仍在持續,但隨著行業調整逐步到位,信用卡業務有望迎來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銀行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