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山東壽光舉辦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從400斤的「巨人」南瓜到3米長的超長絲瓜,從番茄「爬上樹」到西瓜「飛上天」,這些看似科幻的場景,正是現代農業科技的真實寫照。本屆菜博會以「綠色·科技·未來」為主題,集中展示了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和新設備,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生動範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番茄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菜博會上,一棵高達2米多、冠幅超過14米的番茄樹吸引了眾多目光。這棵番茄樹採用深液流技術栽培,從一顆種子到如今僅用了半年時間,年產量可達3噸。這棵「參天大樹」集成了溫室綜合環境調控、根基環境調節、病蟲害綜合防控、水培馴化、植物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調控、多杆整枝修整、嫁接、營養液調配等多項農業前沿技術,展現了現代農業科技的高度集成與創新。
除了「上樹」的番茄,還有「飛天」的西瓜、南瓜、茄子、辣椒,甚至地瓜也上了天。這些令人驚嘆的成果,得益於菜博會上集中展示的40多種先進的無土栽培模式。此外,AM自然循環微生物土壤修復技術、智能水肥一體化、量子富硒技術等100多項前沿技術也集中亮相,魚菜共生、垂直立體自動換位栽培模式等80多項創新模式爭奇鬥豔,為蔬菜「飛天」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近年來,「清炒辣椒葉」逐漸成為餐桌上的特色美食。為迎合這一消費趨勢,技術人員從300多個辣椒品種中選育出專門生產辣椒葉的新品種——葉用辣椒。本屆菜博會匯集了來自國內外2600餘個蔬菜品種,包括花青子番茄、衢椒1號、青蓮等400多個全新品種。其中,富含花青素、狀如車厘子的花青子番茄已成為市場新寵,展現了新品種在滿足消費需求方面的巨大潛力。
本屆菜博會上,智能噴霧機器人、智能授粉機器人、智能巡檢機器人等智慧農業新設備吸引了眾多目光。自動導航噴藥機器人可以自動導航、自動上下軌道、自動識別、自動噴藥,採用了機器視覺技術、多傳感器融合導航技術、路軌兩用技術,可以節約20%的勞動力和25%的農藥。番茄多功能授粉機器人可以自動為番茄花「牽線搭橋」,採用多機械臂協同作業,結合高精度視覺識別和智能路徑規劃技術,實現快速高效的授粉作業,成本是熊蜂授粉的30%,授粉成功率高達99%。
本屆壽光菜博會不僅展示了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成果,更為未來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從番茄樹到無土栽培,從新品種到新設備,每一項技術、每一個品種、每一台設備都在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貢獻力量。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優質、健康的農產品,展現了現代農業科技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