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國服務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隨著《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發布,155項試點任務聚焦重點服務領域開放、產業創新發展和風險防控,為服務業注入新活力。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3月,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603家,同比增長4.3%,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達1933.3億元人民幣。服務業擴大開放不僅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為穩外資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文將從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成效、政策舉措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探討。
《2023-2028年中國服務業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自2015年以來,我國服務業開放步伐穩健,國務院分三批批准了北京等11個省市開展試點,取得了顯著成效。以北京為例,2025年2月28日,工信部向德國電信、西門子等13家全球知名企業發放了試點批覆,其中4家企業落戶北京,為北京建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帶來了積極助益。
服務業擴大開放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前三批試點示範推出了科技、金融、電信等12個行業領域的開放舉措,培育了大型設備和運輸工具融資租賃、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等多類新業態、新模式。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服務業的國際化水平,也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同時,服務業擴大開放也為穩外資作出了重要貢獻。服務業行業分析有關數據顯示,2025年1月至3月,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603家,同比增長4.3%。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達1933.3億元人民幣,顯示出服務業對外資的強大吸引力。
此次發布的《工作方案》以「提速加力」為關鍵詞,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向更深層次發展。具體舉措包括:
提速推進試點任務:不區分試點地區批次,將試點任務在符合條件的地區一體化推進。這一舉措有助於加快服務業開放的步伐,提升整體開放水平。
擴大試點範圍:除現有11個試點省市外,新增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蘇州9個城市。這將進一步拓展服務業開放的地理空間,形成更廣泛的示範效應。
重點領域開放:在電信領域,取消應用商店、網際網路接入等服務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圍繞過境免簽、永久居留、支付便利等方面提出試點任務,便利境外人才入出境與從業執業;在數據跨境流動、標準制定、智慧財產權等重要業務領域,不斷完善基礎規範。
這些舉措不僅為外資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國內服務業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服務業擴大開放是我國市場與外資企業的「雙向奔赴」。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源於超大規模人口優勢形成的消費大市場,以及綠色轉型、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發展新動能的澎湃湧現。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也將進一步推動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
未來,服務業擴大開放將繼續深化,推動更多專業化、高端化、多樣化的優質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同時,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和發展也將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總結
2025年,我國服務業在擴大開放的政策推動下,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一系列試點任務的實施,服務業不僅實現了產業升級,也為穩外資作出了重要貢獻。未來,隨著更多城市加入試點範圍,服務業擴大開放將繼續深化,推動我國服務業向更高水平發展。這不僅是我國市場與外資企業的「雙向奔赴」,也是我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